
4月5日,学生们在马耳他姆西达的圣马丁中学参加汉字书写比赛。 新华社记者 陈文仙/摄
□ 新华社记者 陈文仙
“我努力写好汉字,准备参加汉语水平二级考试,然后去中国。我一直在为这个目标努力,希望有一天能够梦想成真!”15岁的阿米伊·希尼德·贝特森5日在参加完马耳他第三届中小学生汉字书写比赛后兴奋地对记者说。
为了参加这次比赛,贝特森在家苦练两周。功夫不负有心人,他获得了中级组一等奖。
在联合国中文日来临之际,马耳他教育部联合马耳他大学孔子学院于5日下午在圣马丁中学举办了第三届中小学生汉字书写比赛。本届比赛以“写给春天的诗”为主题,来自马耳他14所学校的30多名学生参赛。
比赛按学生的年级和中文学习阶段分为初级组和中级组,参赛者需在30分钟内完成规定古诗的硬笔抄写。初级组选手誊抄的是《画》和《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两首唐诗,中级组誊抄的唐诗是《鸟鸣涧》和《春夜喜雨》。
比赛现场,每位参赛者都全神贯注,书写风格各具特色,有的笔走龙蛇、潇洒自如,有的端正工整、沉稳有力……
年龄最小的参赛者是7岁的玛蒂尔达·梅措拉,她可以说一口流利的中文。“今天的古诗里有一些我不认识的字,但‘花’这个字我在中国旅游时见过。写汉字虽然很难,但我还是很喜欢。”尽管她在此次比赛中未获奖,但仍然十分兴奋和自豪。
马耳他教育部主管中学语言课程的助理主任爱丽丝·米卡莱夫表示,本次比赛为学生们搭建了一个展示风采的平台,不仅加深了他们对汉字的理解与欣赏,也让他们体会到汉字作为语言与文化载体的独特魅力。马耳他教育部将继续鼓励学生学习中文,深入了解中国文化。
马耳他大学孔子学院中方院长聂爱霞表示,孔院将不断丰富汉字书写比赛形式,持续见证马耳他学生的成长与收获,激励更多学生在中文学习的道路上不断前行,为中马文化交流互鉴搭建桥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