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妇女报全媒体
记者 周玉林
4月11日,一场别开生面的亲子生命教育课在云南省安宁市青少年课外活动基地如期进行。
课堂上,孩子们与父母共同演绎了关于“爱”的生动故事。没有刻意的说教,只有真实的拥抱、稚嫩的告白和湿润的眼眶,让在场所有人感受到亲子之爱的纯粹与力量。
“那天我很难过,孩子一直追问我:‘妈妈你为什么不来接我?你答应好的!’”一位妈妈声音哽咽地分享道。她因工作失约,却从孩子的质问中听出了最直白的爱意。她的孩子每天会用从幼儿园获得的贴纸装饰妈妈的笔记本,睡前坚持亲吻她的额头和脸颊。“这些小事让我知道,我早已住在他的心里。”
当被问到“什么时候感受到妈妈的爱”时,一个敏感的小男孩低声说:“当我哭的时候。”他的妈妈随即红着眼眶回应:“其实他比我更懂安慰人。我难过时,他会像我对待他那样,轻轻拍我的背说,‘妈妈不要伤心’。”
一位警察父亲笑着描述和儿子的专属仪式:“每晚睡前我们都要‘打一架’,这是他表达爱的方式。”因工作忙碌,父子俩珍惜这短暂的嬉闹时光。孩子还画了一幅画:爸爸陪他玩玩具时“夺权”的瞬间,被他标记为“爸爸最爱我的时候”。
……
临近课堂尾声,主持人冯彦玲播放了一段视频。视频中,孩子委屈地说:“你不需要我。”妈妈立刻回应:“我需要你把脚放在我的腿上睡觉。”这立即引发家长们的共鸣。一位母亲反思:“我总急着纠正孩子的依赖,却没有发现那正是他表达爱的方式。”在冯彦玲的引导下,父母与孩子面对面练习爱的告白,一句句此起彼伏的“我爱你”让教室化作温情的海洋。
这场活动没有高深的理论,却用最朴素的方式揭示亲子关系的真谛:爱藏在追问里、眼泪里,甚至藏在“不讲理”的睡前打闹里。正如一位妈妈的感悟:“孩子是来带我们重新学习爱的——他们比大人更懂无条件接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