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弹尖兵托举长剑腾飞

——记火箭军某旅高级军士群体
□ 中国妇女报全媒体记者 陈姝 □ 陈先平 李众

    “兵王”穿越硝烟奔向“战场”。代富龙/摄

  □ 中国妇女报全媒体记者 陈姝

  □ 陈先平 李众

  入夜,山雨初歇。持续一个昼夜的战斗发射再度进入白热化,夜幕下特情不断、险象环生。

  “号手接替、兵力重组、减员操作……”火箭军某旅一级军士长唐兴春果断下令,“分饰三角”同步展开指挥、把关、操作。

  面对不同电磁频段,三级军士长林惇景指挥班组无缝切换有线、短波、超短波、卫星等通信手段。

  这场跨昼夜、快节奏、高难度合成训练考核,某旅高级军士凭借“硬核”表现助力导弹次次成功“点火”。

  忠诚:用坚守浇筑信仰基石

  该旅“忠心广场”上,一枚硕大的“八一勋章”金红交映,熠熠生辉。

  “班长,几轮对抗连战连捷,班组协同又有新突破……”这天,一级军士长陈志远刚参加完演训任务又来到“忠心广场”,和往常一样向老班长王忠心汇报“战绩”。王忠心退休那天,陈志远从老班长手中接过那枚象征“兵王”接力棒的指挥胸标,顿时感受到这枚小小胸标的万钧之重。

  去年盛夏,演训、值班等大项任务正紧张展开,当时陈志远的亲人离世,营连领导有心让他休息几天缓缓劲儿。面对持续推进的大项任务,他知道自己这时候必须守在战位上,必须顶在最前面,必须冲在任务的最前线,便把悲痛深深埋在心底。

  “什么是忠诚?能打胜仗是军人最大的忠诚,导弹操作号手要不下错一个口令、不做错一个动作、不报错一个现象、不记错一个数据,用忠诚托举长剑腾飞。”旅队组织践行火箭军精神“兵王”先进事迹报告会,陈志远这样说。

  三级军士长李望明从一次告别中也找到了什么是忠诚的答案。

  那天,李望明正准备展开训练,连长递给他一份名单:“上级决定抽调你们去支援新单位建设,明天就出发。”

  千里移防,从都市进入深山,环境的变化还不是最大的考验,全新任务才是最大的挑战。作为旅队首批测地员,没有上级保障,人才短缺,工作流程需要重建,一个个现实困难摆在了班长李望明面前。

  “革命理想高于天,只要有信仰、有信念、有信心,就不怕千难万险。”李望明每天加班加点,苦练精练,半年就成功完成专业转型,所带班组具备独立测量保障能力,圆满完成多个大项测量任务,他也获评“全军战场环境保障先进个人”。

  淬炼:把本领练成本能

  占领阵地、精准操作、导弹起竖……发射零日,张安全、黄永江等一众高级军士顶在各个关键号位,连续突破10余个险难特情,快速机动至目标地域。“点火!”烈焰喷薄,长剑呼啸腾空,精准命中目标。

  “上阵能指挥、上装能操作、上场能排故,关键时刻更是托底可靠,这就是‘导弹兵王’的实力底气!”凯旋归建,旅里召开庆功大会,“十年砺剑、今朝圆梦”的欣喜、“长剑在手、舍我其谁”的豪情写满这群支撑营队打胜仗“底牌”人的脸上。

  底气从何而来?

  “把技术练成艺术、把本领练成本能,才能在关键时刻拉得出、顶得上。”发射车驾驶员、二级军士长李俊涛曾参加沙场阅兵,斩获火箭军“特驾尖兵”第一名,荣立二等功。

  三级军士长张安全被官兵誉为“神驭手”。两年前,他原本有机会参加火箭军“特驾尖兵”比武来证明自己,却因参加高级军士晋升考核而失之交臂。去年,他再次过关斩将拿到比武“资格证”,下定决心要拿第一。

  练无光条件下全身防护,张安全把自己关进“小黑屋”模拟夜间穿戴防护服,一练就是一整天;练排故,故障库小册子他随身带,别人练一遍,他练十遍练百遍;练复杂道路驾驶,一次次琢磨换挡时机、入弯角度速度,他将百余个“秘籍”熟记于心……  

  千锤百炼出精兵,张安全如愿把火箭军“特驾尖兵”比武桂冠收入囊中。

  “你一个兵怎么操旅长的心?”常有人这样调侃一级军士长汪志峰。

  汪志峰虽说是名军士,但天天关注世界军情动态,喜欢琢磨备战打仗这样的大问题。

  “现代战争分秒必争,装备必须随时能战!”汪志峰反复研究仪器拆装方式,大胆向厂家提出装备实战化改进建议。装备优化改造投入实战化演练,装备测试实现现地操作,大幅提升了应急反应能力。

  “研战谋战方能知战胜战,高级军士作为胜战打赢的中坚力量,眼睛要时刻盯着战场,脑子里要时刻想着战事,我们越操心,打仗才越放心。”汪志峰如是说。

  担当:把高危岗干成“放心岗”

  一级军士长李明亮入伍27年,多次经历导弹换型、扩编转岗,有时刚把专业练出“肌肉记忆”,又要“擦除内存”重学新专业。练兵模式从“实弹发射”到“实战发射”的跨越进阶,更是让他时时有种本领恐慌。

  “老兵不是靠熬,而是靠拼!”这位老兵言辞铿锵。

  一次红蓝对抗演练,李明亮带领班组遂行战斗发射任务,突然接到“卫星临空”特情,他迅速下令疏散隐蔽,指挥号手在相应点位点燃发烟罐。逐个点燃费时长,险些错过发射窗口,这让李明亮惊出一身冷汗。

  彼时正值盛夏,李明亮训练结束就跑到专业学习室搞起技术攻关。第二天,“研发发烟罐遥控点火装置”的建议呈到旅领导案头。“好,好,这个建议好!”旅领导一看连声叫好。

  有锚定目标唯恐落后奔跑,更有直面生死无畏冲锋。

  一级军士长张继国接到直肠癌诊断书,先后做了5次手术。一次次化疗让他身体异常消瘦虚弱,每次与病魔抗争感到难以支撑时,他就使劲想这些年和战友们并肩战斗的一幕幕。这是他在黑暗中抓到的一束光,给了他无穷力量。

  “只要不倒下,标准就不能降!”在某任务现场,张继国不仅照常参加训练,还坚持每天跑10公里,让自己始终保持满格状态,带领班组完成一项项重大任务。

  面对生死,军人有军人的姿态。

  作为“导弹血液检验师”,一级军士长牛永春就是一名“刀尖上的舞者”。入党26年,他在高危岗位一干就是15年,多次换岗,换一次就离危险更近一步。

  “干这么危险的工作,你就不害怕吗?”有人这样问他。

  “怕!但更怕干不好辜负了组织信任。”15年来,他硬是把高危岗干成了让组织托底放心的安全岗。

  兵龄越老越有兵样,军衔越高越讲担当。“老兵”这本书,捧起来让人手不释卷,读起来令人心生敬佩。

  传承:铺设成才路 “带”出战斗力 

  高级军士,在火箭军这支高科技部队也只能算是“小众”群体,但他们却带动了一支精武胜战的强军方阵。

  带出上千名骨干人才,近百名走上营连主官岗位,300多人担任班长骨干,有力支撑了旅队全面建设发展,这是该旅高级军士群体的“带兵数据”。

  他们究竟有什么“宝典秘籍”能修炼成“带兵达人”?

  三级军士长孔维刚的“秘籍”,是他当班长后写下的一本本日记。

  “列兵小胡玩性大,但脑子灵活,要引导他盯着专业难题练。”“上等兵小黄有文字特长,可推荐参加新闻报道员培训。”“定向培养军士小张专业基础扎实,是当小教员的好苗子。”……

  “字里行间写满了关心关爱,知兵带兵,这方面我得请教孔班长。”指导员点赞。

  刚下连时一次实装操作,新兵小刘图省事跳了一步,现场把关的孔维刚当即叫停:“不按规程操作,重来!”

  “班长,这样也不影响导弹起竖,没必要重来吧。”小刘感到委屈。

  “规程就是法规,必须重来!”孔维刚很严厉,带着小刘按照规程反复练,直到形成“肌肉记忆”。

  “平时和风细雨,是兄弟情、战友爱,训练中严格要求才是大义大爱。”孔维刚捧出一颗真心,带出一群好兵。

  一级军士长唐兴春当班长23年,7名高级军士从他手里带出来,带出一个就送走一个,个个都走上核心操作战位,人人在重大任务中立功受奖。

  “一个个送走很舍不得,但看着他们一个个有出息,能扛重担,我感到很幸福!”提起他的这些“高徒”,唐兴春满是欣慰。

中国妇女报军旗飘飘 4导弹尖兵托举长剑腾飞 □ 中国妇女报全媒体记者 陈姝 □ 陈先平 李众2025-04-12 2 2025年04月12日 星期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