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酒泉多维度推动儿童友好可触可感

以“一盘棋”守护城市的“孩子气”

□ 中国妇女报全媒体记者 袁鹏 □ 程永燕

  □ 中国妇女报全媒体记者 袁鹏

  □ 程永燕

  “我的家乡酒泉古称‘肃州’,甘肃的‘肃’便取自这里……”“糊锅是只有在酒泉才能吃到的特色小吃……”在甘肃省酒泉市妇联举办的酒泉市儿童友好商圈暨“童述酒泉”文化小使者交流展示活动上,文化小使者声情并茂地介绍着家乡的历史文化、美食美景以及风土人情,现场的孩子和家长们深受感染,纷纷点赞。

  近年来,酒泉市坚持以儿童需求为导向,以儿童参与、共谋共建、氛围营造为着力点,持续优化儿童成长发展环境,以温润内核给予孩子最柔软的城市怀抱,用儿童友好行动守护城市的“孩子气”。

  突出儿童参与,鼓励“幼有所为”

  文化小使者团是酒泉市妇联根据《酒泉市儿童参与工作指引(试行)》并结合酒泉实际打造的儿童参与工作品牌,旨在依托酒泉深厚的文化底蕴,为孩子们讲述家乡历史文化、展示新时代少年风采搭建平台。

  在酒泉市肃州区,官北沟社区将儿童作为重要的社区治理参与主体,依托社会组织“祯祥社”吸纳22名辖区儿童组建“北极星”儿童观察团,组织成员围绕儿童参与生态环境保护方面在小区展开调研,并召开议事会交流调研成果。同时,定期开展研学交流、法治宣传、跳蚤市场、社会实践等活动,吸收儿童在设施优化、治理感观、服务提升、心愿清单等方面的意见建议20条,开通“儿童热线”,广泛收集儿童需求,将儿童对社区治理的需求转化为实际成效。

  目前,酒泉市妇联指导基层成立儿童观察团14个,全市成立市、县文化小使者团6个,并组织开展“童述酒泉”文化小使者培训班、暑期宣传推介、交流展示等活动50余场次,文化小使者们深入社区、景区、场馆,宣传推介酒泉历史文化,在丰富知识积累、拓展个人视野、提升表达能力的同时,增强了文化自信,也带动更多孩子了解家乡历史文化、赓续文化薪火。

  强化共谋共建,保障“童有所护”

  在酒泉市瓜州县渊泉镇,为破解辖区1~4岁家庭“带娃”困扰、“育儿”难题,疏勒社区积极探索“免费场地换托育服务”,引进普惠托育机构,为辖区困难家庭、留守儿童等群体提供免费托育名额。社区还充分利用阵地资源,衔接辖区中小学校,撬动辖区商圈资源,以“六点半课堂”“周末课堂”等服务解决了家长的“看护之忧”。针对肃州区北苑学校、第八中学等学校学生出行不便的问题,酒泉市交通运输局新开通三条通学公交,实现了由家门到校门的“一站式、点对点”安全无缝对接,消除了学生上下学乘车和家长接送的交通安全隐患。

  近年来,酒泉市各级部门坚持以“友好酒泉 爱伴童行”为主题,围绕儿童安全出行、自由玩耍、健康学习等方面需求,以社区、学校、公园等十类儿童密集场所为突破口,不断加快儿童友好试点单元建设,优化儿童成长空间,切实满足儿童成长需求。其中,市总工会通过建设、服务、管理三张清单提升母婴室服务效能,目前全市已建成覆盖车站、机场、商超等场所的母婴室108个。

  此外,市妇联指导7个儿童友好试点社区加大社区微改造力度,通过“阵地换服务”“儿童参与+社区联动+共建共享”等资源整合模式,广泛链接辖区各类资源,面向广大儿童和家庭提供寒暑假托育、亲子互动、研学体验、安全讲座等服务,切实让儿童友好可触可感。

  为宣传普及儿童友好理念,全面营造共建儿童友好城市的浓厚氛围,酒泉市妇联联合五部门面向全社会开展了酒泉市儿童友好城市LOGO征集活动,制作了儿童友好城市建设宣传片、宣传马甲、宣传胸牌等,扩大了酒泉儿童友好城市的辨识度和社会认知度。

  “下一步,酒泉市将坚持儿童友好城市建设工作‘一盘棋’理念,督促各县(市、区)、各成员单位对照年度任务清单狠抓落实,以更多的儿童友好城市建设标志性成果,推动形成友好理念深入人心、友好元素全域覆盖、友好成果可感可及、友好工作人人参与的生动局面。”酒泉市妇联相关负责人表示。

中国妇女报妇女工作 3以“一盘棋”守护城市的“孩子气” □ 中国妇女报全媒体记者 袁鹏 □ 程永燕2025-04-14 2 2025年04月14日 星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