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城市沉睡时,高铁正经历一场“深度体检”:轨道一寸寸排查,信号系统反复校准,连车厢缝隙都藏着工程师的指尖温度——这静默的6小时,是明日风驰电掣的安全底色。

高铁夜间为何“休息” 火车和飞机却能通宵达旦?

    本版文字:张萌

  高铁作为现代交通的“速度担当”,白天穿梭于城市之间,方便了无数人的出行。但小朋友们一定发现,在午夜后,高铁却很少运行?这是为什么呢?

  这并非高铁“偷懒”,而是由几个关键因素共同决定的“生存法则”。

  第一是安全保障。高铁时速动辄300公里以上,这可是极快的速度。夜间能见度降低后,即便是微小的轨道变形或异物侵入,都可能引发严重后果。

  要知道,哪怕是一颗遗落在轨道上的螺母,在高铁撞击下,都会产生相当于卡车撞击的冲击力。因此,每天凌晨就成为检修的黄金时间。

  工务人员用精密仪器测量轨道平顺度,机械师逐项检查上千个列车部件,连座椅下方的电路板都要拆开检测。

  第二是乘客需求。相比白天,夜间乘坐高铁的乘客数量明显减少。为了节省资源和成本,高铁运营方会根据客流量调整运行时间。毕竟,高铁的运行成本很高,如果夜间开行班次,可能会造成资源浪费。

  看似闲置的几小时,实则蕴含了精细化管理智慧:夜间上座率不足白天的15%;空载运行能耗相当于载客状态的82%; 全国83%的地铁末班车在23:30前结束。

  高铁的昼夜节律,恰似人类的作息规律。白天的它如同精力充沛的上班族,将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三大城市群的通勤时间压缩到1小时之内。深夜则变身“养生达人”,严格细致地执行各项保养程序。

  相比之下,绿皮火车的夜间运营更像“耐力选手”。其车轮与轨道间的摩擦系数是高铁的3倍,虽然速度慢,但抓地力更强,而且机械结构相对简单,维护起来更方便。货运列车更是夜间主力,我国铁路夜间货运量占比超60%,为货物流通提供了“硬支撑”,织就了经济繁荣的脉络。 

  飞机的“夜行特权”则来自空间优势。即便遭遇恶劣天气,飞机也能通过改变高度层规避风险。先进客机的复合材料机翼可自动感知湍流并调整形态,这种灵活性是地面交通工具难以企及。

  这回小朋友们知道答案了吧,高铁夜间停运不是技术缺陷,而是对生命的敬畏。在夜色中静默的高铁,是为了次日更安全地出发!

中国妇女报新一代 6高铁夜间为何“休息” 火车和飞机却能通宵达旦? 2025-04-14 2 2025年04月14日 星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