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牌“颜色禁令”背后是管理越界

□ 中国妇女报全媒体评论员 韩亚聪

  □ 中国妇女报全媒体评论员 韩亚聪

  禁用“红蓝黑”,强改广告牌,近日,河北廊坊三河市招牌“颜色禁令”一事引发社会高度关注。舆论压力下,部分招牌颜色复原,相关部门介入调查,但暴露出的权力越界和权利滥用,值得深思。

  服务民生,优化营商环境,是城市治理的应有之义。从强迫商家招牌“千人一面”到招牌又匆忙“改了回去”,短短几天,政策“变脸”,真可谓是朝令夕改,拿群众的利益当儿戏。本质上,是对权力的不敬畏,对商家合法权益的漠视。

  “法无授权不可为”,这是法治底线。无论是规范还是美化,任何城市治理都必须有据可依、有章可循。如果只是“口头告知”就大动干戈,不仅难以让人心服口服,更涉嫌违反相关法律规定,最终会破坏法治,伤民伤信,得不偿失。

  事实上,三河市的招牌“颜色禁令”事件并非个例。此前,全国多地也曾出现过类似的现象,每一次都会引发公众强烈质疑。“一个地方招牌统一就是营商环境不好”,这句广为流传的话,或许说得有些绝对,但传递出的是老百姓对权力越界的反感。

  说到底,让“颜色禁令”这样的闹剧不再发生,还是要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运行在法律框架内,让每一项决策都经得起审视和讨论,才能更好维护公平正义,激发市场活力。

中国妇女报要闻综合 2招牌“颜色禁令”背后是管理越界 □ 中国妇女报全媒体评论员 韩亚聪2025-04-15 2 2025年04月15日 星期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