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9年“和平方舟”号医院船回访,图为沁(左)和她的“中国妈妈”盛睿方合影。
图源网络
在共建“一带一路”倡议的引领下,“健康丝绸之路”成为中孟两国人民共享健康福祉的坚实依靠,为构建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作出了重要贡献。
回溯历史,从郑和下西洋的古老航迹开始,那扬起的风帆、远航的船队,开启了中孟友好往来的序章。悠悠六百年岁月流转,如今,在新时代“健康丝绸之路”上,“和平方舟”号医院船如同一座移动的生命堡垒,续写着中孟两国的情谊。在这段充满爱与温情的美好旅程中,女性力量宛如璀璨星辰,闪耀着温暖而柔和的光芒,成为连接两国人民心灵的最美篇章。
□ 赵澜清
初春时节,孟加拉国吉大港市的海风轻柔吹过,曾被中国“和平方舟”号医院船从死神手中夺回生命的“中国女儿”沁正坐在窗前,专注地挥动着手中的画笔,描绘她心中无比敬爱的“中国妈妈”——凭借精湛医术和无私爱心赋予她新生的中国女医生盛睿方。
“她守护”:“和平方舟”筑牢生命防线
2010年,一艘身披红十字的万吨级“和平方舟”号医院船自浙江省宁波市舟山港起航,远赴五国执行“和谐使命——2010”任务。
那一年,来自孟加拉国的产妇杰纳特因患有严重的心脏病,生产时一度生命垂危,正在执行任务的“和平方舟”号接到求助后派出麻醉专家盛睿方、妇产科专家王芳等医护人员第一时间赶赴现场,在简陋的条件下凭借精湛的医疗技术成功守护了母女二人的平安。
这名幸运的女婴被命名为“沁”,意为孟加拉语中的“中国”,并拥有了两位妈妈,一位是生母,另一位则是“中国妈妈”。
此后,每当吉大港有中国军舰停靠,沁都会牵着父母的手,寻找“中国妈妈”的身影。在2019年“和平方舟”号医院船回访活动中,沁如愿见到了“中国妈妈”,二人紧紧相拥,沁用中文说:“妈妈,我以后的梦想是去中国!”
2023年,第三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民心相通专题论坛上,13岁的沁终于如愿来到中国首都北京,在采访中,她说出了“要像‘中国妈妈’一样成为医生”的期许。
守护不分国界,中孟两国新生命的接力从未中断。数据显示,与2013年相比,2017年“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孕妇死亡率下降了15.34%,南亚、东南亚及太平洋地区国家孕妇死亡指数呈显著下降趋势。统计曲线的背后,蕴藏着无数经纬交织的生命之网,一场场横跨喜马拉雅的“健康突围”,搭建起跨越山海的友谊之桥,背后更是女性以生命熨帖生命的温柔叙事。
“她联结”:跨国医疗合作的温情纽带
2020年7月28日,一场横跨三块大陆的云端会议点亮了达卡的雨季——中孟两国政府与南南伙伴组织共同发起的产后出血防治项目正式拉开帷幕。孟加拉国卫生和家庭福利部部长马利克透过屏幕展示了一组温暖的数字:从新冠疫情中300万剂疫苗的雪中送炭,到如今助产士培训手册里的止血流程图解,中孟医疗合作始终保持着37℃的温暖。
据悉,该项目采用“双输血”模式——向基层医疗系统注入止血物等“通货”的同时,通过云端培训平台输送“技术细胞”。这条跨越喜马拉雅的医疗“丝路”,以止血钳为针、以合作共识为线,为不同大陆间的人们送去生命的希望和健康的关爱。
2025年3月11日,孟加拉国驻华大使纳兹穆尔携医疗、商贸、传媒代表团来到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与中国前驻孟大使及省外办相关人员共享真实“诊外交”新场景。在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副院长缪应雷展开的医院发展卷轴里,跃动着南亚医学的鲜活注脚,当孟方代表与本院孟籍博士生交流阿育吠陀的生命奥秘之际,梅克纳河的医学火种已在滇池畔完成传承。
“她未来”:从“治疾病”到“治未病”
在中孟“健康丝绸之路”的壮阔征程中,女性力量于“她未来”的篇章中熠熠生辉。从先进医疗技术落地生根,到创新医疗设备广泛应用,这一系列成果不仅是自2016年孟加拉国作为南亚首个加入“一带一路”倡议的国家在医疗领域的重大进步,更是两国女性在“一带一路”倡议下携手奋进、共创未来的生动写照。
在北京积水潭医院,孟加拉国的女性医护人员求知若渴,积极汲取先进技术。她们将所学带回本土,运用到实际临床中,为当地患者点燃了希望之光。
展望未来,“健康丝绸之路”将持续拓展。在“治未病”理念的传播与推广的进程中,两国女性携手开展形式多样的健康教育活动,深入社区与学校,结合真实案例,用通俗易懂的话语向民众普及基础健康知识;组建女性健康宣讲团,以女性特有的细腻与亲和力,让孟国民众深刻认识到预防疾病的重要性,从源头上为健康保驾护航。
在中孟“健康丝绸之路”这幅绚丽画卷中,女性力量无疑是浓墨重彩的关键笔触。从“她守护”时惊心动魄的生命接力,到“她联结”时跨越国界的紧密合作,再到“她未来”中充满无限可能的探索与开拓,她们以智慧为笔、勇气为墨、爱心为纸,绘就了两国医疗事业蓬勃发展的美好蓝图。
(作者系北京外国语大学亚洲学院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