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提示·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社会结构深刻变革以及数字化技术平台不断发展,新经济组织、新社会组织、新就业群体等新兴领域成为党的群众工作的新空间、新场域。“三新”领域女性从业者在职业与生活上呈现诸多新特点,如缺乏系统培训、职业危机感强等。实现妇女服务精准化,需构建系列机制,包括强化组织认同、注重多方协同、完善需求识别、健全工作评估、提升服务保障等,这是解决“三新”领域妇女群众所急所需的重要途径,也是妇联组织深化改革和建设的必然要求。
■ 王茜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社会结构深刻变革以及数字化技术平台不断发展,新经济组织、新社会组织、新就业群体等新兴领域成为党的群众工作的新空间、新场域。新兴领域妇女群众在促进经济发展、繁荣社会事业、创新社会治理、提供公共服务等方面的作用日益凸显。2024年,全国妇联制定《关于推进新经济组织、新社会组织、新就业群体妇联组织全覆盖的意见》、联合民政部印发《关于加强社会组织中妇联组织建设实现全覆盖的实施意见》等,为“三新”领域妇联组织全覆盖指明了方向。2025年1月,全国妇联启动娘家人暖“新”三年行动。推进“三新”领域妇联组织全覆盖、提供符合“三新”领域妇女群众特点和实际需求的妇女服务,成为当前深化妇联改革的重要内容。
“三新”领域妇女服务新需求
新时代背景下,妇女服务精准化是妇女服务供给的发展趋势,也是促进妇女发展的必然要求。笔者对黑龙江省13个市(地)进行问卷调查,发现新兴领域女性从业者在职业和生活上呈现出区别于传统就业领域女性的新特点:在职业与技能获得上,学历层次偏低,认为自身工作技术含量低且缺乏系统培训;在职业发展上,职业危机感较强,被淘汰、被替代、易变动的工作风险高于传统就业行业;在职业困境与个人职业发展规划上,自身学历支撑不足及行业前景不明是主要发展瓶颈;在职业与生活需求保障上,“三新”领域女性从业者在性别关怀的倾斜政策、健全完善的妇女维权机制、育儿养老等生活支持和妇女儿童关爱服务等方面的现实诉求更加突出。
实现“三新”领域妇联组织的全覆盖和妇女服务的精准化,本质上要求各级妇联组织推陈出新,聚焦“三新”领域妇女群众新特点和当前“三新”领域妇联组织建设、服务开展方面的重难点问题,积极探索与“三新”领域组织结构和运行模式、妇女群众思想观念和生活工作需求相一致的新的工作思路,构建与之相适应的实现机制。这是解决“三新”领域妇女群众所急所需、满足她们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重要途径,也是妇联组织深化改革和建设、突破自身瓶颈、解决突出问题的必然要求。
创新构建精准服务五大机制
为了更好地服务“三新”领域妇女,推进妇联组织改革,应构建精准服务五大机制:
第一,强化以服务功能为根本的组织认同机制。妇联组织作为党和政府联系妇女群众的桥梁纽带,肩负着联系、服务妇女的根本任务,因此,提升妇联组织服务效能,要引导、强化社会成员认同妇联组织与妇女工作的切入点和立足点。一要创新服务方法,引入专业化社会组织,充分利用其资源和技能,依托服务项目,确保妇女服务的质量和效率达到最优。二要改进宣传方式,全面而深入地展现妇联组织服务效能,让妇女服务的积极成效渗透到社会各个角落,引导全体社会成员持续性地感知、关注妇女服务和妇女工作,从而推动社会认同妇联组织和妇女工作的意义,进而形成全社会对妇联组织和妇女服务的理性认同,以此解决一些“三新”领域组织和个人对妇联组织工作理念、职能作用认识不够,对妇女工作重视不够,以及对妇联组织组建态度不积极、意愿不强烈的源头性问题。
第二,注重以合作共建为纽带的多方协同机制。推动“三新”领域妇联组织覆盖,既是“三新”领域中开展妇女工作的逻辑起点,也是实现“三新”领域妇女服务精准化的第一步。“三新”领域妇联组建工作需要相关职能部门切实发挥辅助作用。从行政监管角度看,“三新”领域牵涉社会工作、民政、网信、交通、邮政、商务、市场监督管理等多个行政部门。只有争取各行业主管部门支持,才能有力推进妇联组织组建工作,并确保后续工作服务的开展。各级妇联组织要积极发挥“联”字优势,与其他相关职能部门建立共同目标、达成协同意愿,并在此基础上实现信息资源互通,在多部门平台共建、信息共享中,统筹协调解决妇联组织建设和妇女服务开展中的重难点问题,最终实现持续性动态协同效果。
第三,完善以妇女需要为导向的需求识别机制。人民立场是党的根本政治立场。构建以满足新兴领域妇女需要为中心的需求识别机制,既是妇联组织和妇女工作深化改革的着力点,也是“三新”领域妇女服务精准化的出发点和最终落脚点。一要主动进行“三新”领域妇女群众需求的识别与开发。深刻了解“三新”领域中不同领域、不同行业、不同类别的妇女群众在生活、工作上存在的最普遍最紧迫的实际需求,为有针对性地提出解决方案和服务供给提供基础。二要注重在妇女服务开展过程中动态掌握妇女群众需求。通过服务活动中妇女与“三新”妇联组织的理性对话与沟通,推进“三新”领域妇联组织对妇女需求的动态掌握,达成对妇女服务精准化的共识,以此增强妇女群众对妇联组织的认同感和归属感。
第四,健全以服务反馈为核心的工作评估机制。提升妇联组织在“三新”领域的引领力、组织力、服务力,夯实党执政的妇女群众基础,是各级妇联组织的共同目标。一要以提升“三新”妇联组织规范运行和服务实效为目标,全面系统地设置好妇女服务评估流程。围绕妇联组织的引领力、组织力、服务力三方面重点内容设置恰当的评估指标体系。利用规范化、科学化的评估方式,对“三新”领域中不同新兴领域、不同类型的妇联组织所开展的妇女服务实施分类评估。二要强调“三新”领域妇女群众的直接参与,并将其评价意见作为评估重要参考,提高评估结果的科学可信性。通过科学系统地审视“三新”领域妇联组织服务效用,督促其提升服务意识和服务能力,推动“三新”领域妇联组织朝着不断满足妇女群众多元化个性化的需要转型,以此实现妇女服务精准化供给的评估目的。
第五,提升以素质技能提升和数字化手段为支撑的服务保障机制。高素质、专业化的妇联人才队伍是实现妇女服务精准化供给的重要保障,也是推动妇联工作高质量发展的动力源泉。一要借助各类优质资源与平台,对各级妇联干部和执委开展分类分级的全覆盖、精准化培训,提升专业素质和业务本领,使其能够根据妇女不断变化的需求,对妇女服务进行持续化迭代升级,确保为妇女提供既优质高效又符合其需求的专业服务。二要推动数字文明时代妇联组织的数字化转型。依托数字化平台功能,用最具吸引力和最恰当的方式,优化妇女服务内容、形式和载体;线上采集妇女需求、妇女服务评价等信息,与线下工作评估机制共同构成调查反馈机制;利用数据分析技术,对平台数据进行多维度数字化分析,精准研判妇女服务效能。
(作者单位:黑龙江省妇女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