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妇女报全媒体记者 姚改改
大显身手,正当其时。
最近这段时间,这几个字总是会在姜瑾华的脑海里浮现。“这是多么大的鼓舞和力量呀!”翻看着习近平总书记在民营企业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戴着老花镜的姜瑾华感慨道。
收到中央发来的“强信心”信号,姜瑾华无比振奋。作为福莱特玻璃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福莱特”)副董事长,她的这份信心既来自商海摸爬滚打30余年积累的经验与判断,也来自与时代同频共振的发展格局。
从一个小微企业,到如今全球最大的光伏玻璃制造商之一,福莱特逐渐形成了包括光伏新能源产业、墙电一体化、家居家电产业、新能源汽车行业及建筑节能幕墙等领域在内的多元化产品体系。
破难解疑,从实践中来到实践中去
从1998年起步时,就将绿色节能环保的“基因”融入生产;2005年,探路ERP企业管理系统建设,通过标准化治理与信息化架构多维融合,实现企业管理效能跃迁;2012年,开始自动化探索……回望过去,福莱特的不少路都走在了时代前沿。
“也不是说我们多有前瞻性,而是始终在一线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姜瑾华坦言。
1999年,姜瑾华开始管理企业生产。经过几年的管理,她意识到行业内普遍存在生产力与全新市场需求不吻合的难题,在现代化管理之路上,福莱特必须向标准化、流程化管理升级。
姜瑾华果断请来两名计算机工程师,为企业“量身定制”管理软件,从销售、采购、仓管、计划到生产的每个环节,都详细科学地列入信息系统,于2005年“磨”出了ERP企业管理系统。
管理需要柔性智慧。在ERP系统推行过程中,不少员工表现出了抵触。面对压力,姜瑾华尽量简化线上流程,耐心地向一线员工讲解信息软件的意义。
她告诉员工:“使用ERP管理系统能方便管理,对大家的工作很有利。程序并不复杂,我和你们一起慢慢学,跨过这段‘短暂的痛苦’,大家将长期受益。”正是姜瑾华的耐心开导,让企业早早实现了标准化和信息化。
攻坚克难,靠人不如靠己
从投料、定型,到退火、切割,再到质检,企业偌大的生产车间里,鲜见人影,唯有机器设备在有条不紊地作业着。
“这是因为我们自己研发了一套全自动智能生产系统。”姜瑾华自豪地说。
曾经到国外考察时,看到别人的工厂里都是机械手在操作,实现了机器换人,姜瑾华大受震撼,立刻萌生了这样的念头:“我们的设备也要跟企业发展相匹配!”
事事亲力亲为的姜瑾华,从企业的发展中领悟到一个深刻的道理——我们中国人要有志气,靠人不如靠己。
2012年,姜瑾华从团队成员中选拔在机械设计、电气智能等方面有技术有创新意识的人才,成立了设备研发部门,充分发挥员工的特长,克服重重困难,研发出第一批生产设备。经过不断调试与改进,福莱特自主研发的设备与生产需要完全默契配合,有效降低了人工成本,提升了产品质量和生产成品率,量身定制的生产线能更好地满足企业生产需求,提升生产效率。
前进的脚步不止于此,在激烈的市场竞争和剧烈的环境变化下,企业高度重视信息化“新基建”建设。以自主研究为主,通过管理技术、信息技术研究,不断改进运营,并运用信息化、数字化管理,对公司业务流程的全面覆盖,推动公司数字化管理,以信息化推动管理现代化。通过智能制造科技推动智能制造模式,不断进行信息化、智能化、管理技术提升,致力于打造绿色智能工厂。
危中有机,走高质量发展之路
当前民营经济发展面临一些困难和挑战,光伏行业也不例外。“我认为从长期来看,危机感对企业不见得是一件坏事,危中有机嘛。”姜瑾华说,“而且,这些困难都是能够克服的。”
光伏行业很“卷”。去年下半年,福莱特为应对行业的急剧波动,采取了提质降本增效的策略。在姜瑾华看来,质量是保证,所以提质放首位,重头在增效。“我们要通过创新来降低成本,以新产品的开发和应用等,综合提高运行效率。”
所谓的创新,并不单单指科学技术上,而是应用材料、智能智造、信息技术、管理技术、商业模式等“五位一体”的协同创新。“这些方面不能割裂开,而是要将其作为一个系统,串联来做。”姜瑾华说,忽略任何一方都会使“航船”降速。
研究出新材料,以开放式思维探讨、推广新技术,调整全球布局……对于未来,姜瑾华信心满满。“我相信,随着国家相关基础设施的改进完善,与快速发展的光伏组件发展相协调、健全,新能源行业一定能迎来真正的生态和谐发展。”
作为浙江嘉兴秀洲区女企业家协会会长,姜瑾华还想把这种坚定信心传递给姐妹们。“与国家发展相向而行,创业过程中就会不断涌现兴奋点,激励着我们向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