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田梦迪
在人类叩问宇宙奥秘的宏伟史诗里,有一群闪耀着独特光芒的女性,她们化身成一朵朵坚韧的铿锵玫瑰,扎根于航天领域的各个角落。她们用柔弱却坚毅的身躯,扛下科研攻关的重担;以细腻且聪慧的心思,攻克技术难题的堡垒;凭借着无畏的勇气、不懈的坚持与无私的奉献,在浩瀚星空中留下独属于她们的夺目轨迹。
2009年,中国第二批航天员选拔首次向女性敞开大门,刘洋、王亚平、王浩泽等名字自此与浩瀚星空紧密相连。2012年6月,刘洋搭乘神舟九号飞船入驻天宫一号,成为中国首位执行载人航天飞行任务的女航天员,开启了中国女性探索太空的征程。10年后,她再度乘坐神舟十四号飞船,在太空值守半年,圆满完成任务,展现出中国女航天员过硬的专业素质与顽强的意志。2013年,王亚平乘神舟十号进入太空,并于2021年11月7日成功出舱,完成中国女性舱外太空行走的首次突破。2024年10月30日,王浩泽乘坐神舟十九号飞船开启太空之旅,作为中国首位女航天飞行工程师,为中国航天探索注入新的活力。
航天领域的各个岗位,都活跃着女性工作者的身影。在我国唯一的载人航天发射场——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女航天科技工作者占航天科技工作者总数的20%。“嫦娥探月工程”中的科研人员,女性占1/3。长征二号F运载火箭总设计师容易,凭借深厚的专业知识,带领团队攻克技术难题;我国首位女火箭点火手史常香,在关键瞬间精准操作,点燃火箭腾飞的希望;被称为掌握塔架平台系统的“女掌柜”张卫红,对塔架平台系统的每一个细节都了如指掌,保障设备稳定运行;发射场上的“女剑客”张艳,以精湛的技术为火箭的精确组装和调试贡献力量。
在幕后,众多女性也默默奉献着。被称为航天员“女教头”的航天员系统总设计师黄伟芬,在资料匮乏的情况下,仅用3个月就完成中国第一份完整的航天员训练总体方案设计,开创了中国航天员训练的先河。中国探月工程三期探测器系统副总指挥张玉花、长征三号甲系列运载火箭总设计师姜杰、北斗导航系统科学家徐颖、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首位女调度鲍硕等,她们在各自的岗位上深耕细作,用拼搏与智慧推动中国航天事业不断向前发展。
从艰难踏入航天领域,到如今在太空探索中大放异彩,中国女性航天工作者实现了巨大的职业跨越。未来,随着各项支持政策的持续推进以及女性航天工作者的增加,浩瀚宇宙中必将留下更多属于中国女性的光辉印记,期待她们为中国乃至世界航天事业的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