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海伦市通达社区党总支书记贾晓玲

为社区“把脉开方”谋幸福

□ 中国妇女报全媒体 记者 贾莹莹

  □ 中国妇女报全媒体

  记者 贾莹莹

  “晓玲啊,多亏有你,咱们这日子越过越舒坦。”在社区广场上晒太阳的老人们拉着贾晓玲的手说,孩子们也围在她身边,亲昵地喊着 “贾阿姨”。面对居民们这些质朴的认可,贾晓玲总是笑得眉眼弯弯。

  贾晓玲是黑龙江省海伦市海伦镇通达社区党总支书记、居委会主任。她扎根基层,15年如一日,凭借着对社区工作的热爱与执着,把通达社区打造成了一个温馨港湾。她不仅成了居民心中的“贴心人”,也收获了“黑龙江省优秀共产党员”“黑龙江省三八红旗标兵”等诸多荣誉。

  以学促干,做服务百姓的“多面手”

  天刚蒙蒙亮,通达社区党群服务中心的灯早已亮起。贾晓玲正坐在桌前,逐字逐句研读最新的文件,她时而沉思,时而在笔记本上写下要点。“社区工作不断变化,只有丰富自己的头脑,才能更好地为居民办事。” 贾晓玲常常这样告诫自己。

  在不断提升自我的同时,贾晓玲还注重通过学习带出一支能为百姓干实事的队伍。她带领社区“两委”成员和社区党员定期通过分享工作经验、剖析典型案例、开展专题研讨,不断提升工作能力。“上个月处理邻里纠纷时,我用了新学的沟通技巧,效果特别好,现在给大家分享一下。” 贾晓玲一边说着,一边快步走到白板前,拿起马克笔写下要点,社区工作人员围坐在一起,结合实际案例热烈讨论。

  在贾晓玲的带动下,社区工作者们学习劲头儿十足,业务能力显著提升,为居民解决问题也更加得心应手。

  聚焦民生,解决居民“急难愁盼”

  “王奶奶,今天饭菜合不合口味?” 中午十一点半,贾晓玲带着志愿者准时敲响了王淑珍老人的家门。推开门,热气裹挟着饭菜的香气扑面而来,老人满脸笑容地拉着贾晓玲的手说:“合口味,太合口味了,你们送来的饭菜又热乎又好吃,真是辛苦你们了!”

  此前,为了解居民的真实需求,贾晓玲带领社区“两委”成员和网格员,挨家挨户走访。通过走访,贾晓玲了解到社区不少老人面临“吃饭难”的问题。

  于是,她积极沟通协调各方资源,带领社区“两委”成员自筹资金,创办了惠民助老餐厅。不仅如此,贾晓玲还充分调动社区志愿者力量,借助网格化管理的优势,增设免费送餐上门的服务项目。如今,行动不便的老年人足不出户,就能吃上热乎可口的饭菜。

  李艳丽是社区的留守妇女,家中老人需要照顾,孩子正在上学,家庭负担重,一直为找不到工作发愁。而类似李艳丽的情况不在少数。贾晓玲得知群众这方面迫切需求后,多次外出考察,跑遍了周边的加工厂、手工作坊,最终引进手工编织项目,依托社区党群服务中心成立了巧手编织工作室,通过创新采用“培训+电商+订单”和“社区+家”的居家就业模式,实行弹性工作制,为辖区内有就业意愿的留守妇女提供了灵活就业岗位。如今,辖区内妇女月收入可达2000~3000元,整个项目年产值预计达60万元。工作室设计的“绽放”花束入选哈尔滨亚冬会开幕式表演花束,并圆满完成了亚冬会颁奖托盘的设计制作任务。

  搭建平台,精准服务情暖人心

  “群众关心什么、期盼什么,我们就脚踏实地地干什么;群众缺什么、愁什么,我们便竭尽全力地帮什么。”居民反映的小事,在贾晓玲眼里件件都是大事。她要求社区工作人员对百姓的诉求迅速响应,面对较为复杂的大事则安排党员领办,及时公开领办责任人、办理进展、办理成效,做到事事有回音,件件有着落。

  周末的社区广场热闹非凡,贾晓玲组织的文艺汇演正在精彩上演。舞台上,演员们载歌载舞;舞台下,老人们笑得合不拢嘴,孩子们在人群中穿梭嬉戏。为丰富居民精神文化生活,更好地服务社区群众,贾晓玲组建了12支志愿服务队,吸纳1351名志愿者。志愿者们定期为孤寡老人打扫房间、陪他们聊天解闷,为困难家庭送去生活物资,让群众的幸福感更强了。

  贾晓玲已在社区工作十余年,但她依然充满干劲。在贾晓玲心中,社区早已不是简单的工作场所,而是一个大家庭,社区的每一位居民,都是她割舍不下的家人。

中国妇女报要闻综合 2为社区“把脉开方”谋幸福 □ 中国妇女报全媒体 记者 贾莹莹2025-04-22 2 2025年04月22日 星期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