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方“皇后之玺”里的历史传奇

这方玉玺历经2000多年的岁月沧桑,依然保存完好。它的存在,不只是一块美玉、一件珍宝,更是中华文明的鲜活见证……
中国妇女报全媒体记者 党柏峰

    陕西历史博物馆 (图片来源于陕西历史博物馆官方微博)

  ■ 中国妇女报全媒体记者 党柏峰

  在陕西历史博物馆的诸多珍贵藏品中,有一方玉玺格外引人注目,温润的羊脂玉泛着柔光,印面上“皇后之玺”四个篆字苍劲古朴。谁能想到,这枚承载着千年帝王威仪的国宝,其现世竟源于半个世纪前一个少年的偶然一瞥……

  这方玉玺是国家一级文物,边长2.8厘米,高2厘米,重33克。它不仅有着精美绝伦的工艺,更承载着厚重的历史,其发现过程充满了传奇色彩,历经波折后成为陕西历史博物馆的镇馆之宝之一,无论是从其材质、工艺,还是艺术审美和历史文化来看,它对于研究秦汉时期的社会文化、帝后玺印制度等方面具有不可估量的考古价值。

  好奇,一方玉章偶现于世

  1968年9月的一天傍晚,秋蝉还在不知疲倦地嘶鸣着。随着“铛、铛、铛……”的放学铃声,陕西省咸阳市韩家湾公社韩家湾小学的孩子们蜂拥着走出校园。13岁的孔忠良像往常一样,背着书包慢悠悠地往家走。途经狼家沟时,夕阳的余晖洒在水渠边,一抹白光突然闪过,吸引了他的目光。出于好奇,他蹲下身子扒开杂草,发现那东西还有半截埋在土里,于是就将它挖了出来,双手搓去附着在上面的泥土,一块像是个大图章的方形玉石显露出来,上面雕着个小动物,下面刻着四个字,字迹弯弯曲曲,他看不懂。

  孔忠良如获至宝,爱不释手,欢欣雀跃地跑回家。那个年代的小学生总喜欢用橡皮和萝卜刻印章,他便和哥哥商量着把几个字磨掉,刻个新章。

  好在陕西常有文物出土,老百姓见多识广,有一定的文物保护意识。当父亲孔祥发看到这块玉石后,觉得它不是一块普通的玉石,极有可能是一件珍贵的文物。思前想后,孔祥发第二天就带着儿子前往西安,将这块玉石送往陕西历史博物馆,交给工作人员。

  鉴定,国宝揭开神秘面纱

  陕西历史博物馆的文物专家见到孔祥发父子带来的玉石印章,惊喜不已。这方印章凝脂般温润,光泽柔和,雕刻工艺精湛。上有一只匍匐的螭虎,形象凶猛,体态矫健,四肢有力,双目圆睁,眼球凸出,隆鼻方唇,张口露齿,双耳后耸,尽显威严霸气。螭虎尾部隐于云纹,背部阴刻曲线随形摆动,似蓄势待发,栩栩如生。

  经仔细鉴定,确认其材质为玉质坚硬致密的上好新疆和田羊脂玉。更让专家们惊讶的是,玉石上雕刻的小动物是一只螭虎。据史料记载,螭虎在古代文化中象征着神武力量。说明这极有可能是一枚皇家玉玺,玉石底部“皇后之玺”四个篆体字,更初步证实这是某个朝代的皇后玉玺。

  为了进一步确定这方玉玺的来历,专家们查阅大量文献史料。其中,《汉官旧仪》记载:“皇后玉玺,文与帝同。”而这枚玉玺出土于刘邦与吕雉合葬的长陵封土之西约一公里陵园内,其形制、式样、印文等均与文献记载相符。综合研判,专家认定这极有可能是吕后之印玺。得益于羊脂白玉优良的物理化学性质,历经2000多年岁月,沉埋于泥土之中,玉玺玉质未受沁染,依然保持着最初的纯净与温润,向人们诉说着一段历史过往。

  求证,探寻历史蛛丝马迹

  吕雉是汉高帝刘邦之妻,中国历史上第一位有记载的皇后和皇太后,更是秦始皇建立皇帝制度后首个临朝称制的女性。她奉行无为而治,推行与民休息的政策,为后来的文景之治奠定了基础,也在历史长河中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早在刘邦创业初期,吕雉就展现出非凡的勇气和智慧,协助刘邦处理政务,共度艰难险阻,为汉朝建立立下了汗马功劳。刘邦称帝后,她为巩固统治,果断除去韩信、彭越等有谋反之心的异姓诸侯王,消除分裂隐患,稳固了汉朝统一局面。

  刘邦去世后,刘盈继位,吕雉独掌大权。她延续黄老之术,推行休养生息政策,废除挟书律,鼓励民间藏书献书、恢复旧典,司马迁在《史记·吕太后本纪》中以“政不出房户,天下晏然;刑罚罕用,罪人是希;民务稼穑,衣食滋殖”高度肯定了她的施政成就。

  然而,吕雉的统治也充满争议。为巩固权势,她手段强硬狠辣,刘邦死后,对刘邦的宠妃戚夫人施以“人彘”酷刑,遭后世诟病;重用外戚、宦官的举措,也引发诸多宫廷斗争。但不可否认,作为女性政治家,她在男权社会中展现出的政治智慧与手腕,使她与唐朝武则天并称为“吕武”,成为中国历史上极具影响力的女性之一。公元前180年,吕雉去世,与刘邦合葬于长陵。

  “皇后之玺”的现世,正是吕雉传奇一生的实物佐证。东汉时期的文学家、书法家蔡邕在其所著《独断》中提到:“天子玺以玉螭虎钮。”足见秦汉时期帝后玺印制度森严。至于“皇后之玺”是否为吕后之物,其归属亦有争议。然而通过对其材质、形制、印文、钮式等方面的研究,从艺术审美和历史文化角度探究,这方“皇后之玺”可谓是我们深入了解秦汉历史文化中宫廷文化的一把密钥。

  国宝,是历史最好的见证

  在陕西历史博物馆的柔光下,“皇后之玺”泛着凝脂般的光泽。晶莹润泽的玉色间,精巧的螭虎钮和云纹装饰,似乎一下子让人们走进历史,置身于那风云变幻的秦汉历史镜像里,看到一位女性,在当时的政治格局和权力结构中,凭借这一方象征皇权的凭证,以过人的智慧和魄力颁布政令、执掌乾坤。

  玺台四侧面呈平齐的长方形,刻有长方形阴线框,其内雕琢出四个互相颠倒并勾连的卷云纹。云纹雕刻细腻逼真,线条流畅自然,与螭虎造型相互呼应,营造出一种神秘而威严的氛围,体现了汉代玉器雕刻中对细节和整体氛围的精准把控。印面为正方形,篆书“皇后之玺”四个字,字体结构工整严谨,笔画粗细均匀,深度一致。书体自然流畅,刀法自然娴熟,整体布局合理,疏密有致,体现出一种对称和谐之美,在方寸之间展现出高超的篆刻艺术水平。

  “皇后之玺”的现世,不仅是文物考古的重大发现,更是一段关于文化传承与守护的佳话。孔祥发父子在得到玉玺后,没有被利益所动,将其上交国家,这份对文化遗产的保护意识,值得我们尊敬。正因为有了像他们这样的人,众多珍贵的文物方才得以保存下来,为我们进行人类文明探源和历史文化研究提供了宝贵的资源。

  “皇后之玺”历经2000多年的岁月沧桑,依然保存完好。它的存在,不只是一块美玉、一件珍宝,更是中华文明的鲜活见证。透过这方寸玉印,历史不再是泛黄古籍中的文字,而是可触可感的文化传承,其承载着岁月的记忆,折射出了中华文明的璀璨光芒,生生不息……

中国妇女报新文化 文脉 7一方“皇后之玺”里的历史传奇 中国妇女报全媒体记者 党柏峰2025-04-25 2 2025年04月25日 星期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