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平利县大贵镇后湾村,村民趁着晴好天气采摘茶叶。
陕西省安康市平利县大力实施村庄清洁行动,从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小切口”着手,推动乡村由“外在美”向“内在美”、“一时美”向“持续美”转变,全力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
■ 中国妇女报全媒体记者 党柏峰
■ 陈力
近年来,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深入推进,一幅“产业富美、环境净美、民风淳美”的美丽乡村画卷正在陕西省安康市平利县徐徐展开。该县通过发展特色产业、改善人居环境、弘扬文明乡风,不仅提升了群众的获得感与幸福感,更让乡村焕发出勃勃生机,成为更多人向往的幸福家园。
产业富美助增收
刚入暮春,平利县大贵镇后湾村党支部副书记倪继芳再次来到刚盛种植专业合作社的基地,基地除了茶园和碧根果园,还有皱皮柑种苗园、绿化苗木园、草莓园。作为村上党员示范责任园区的责任人,每逢农忙时节,倪继芳定期都会到园子里走一走、看一看,督促园区环境卫生综合整治,保持园区无杂草和白色垃圾,打造美丽田园。
与此同时,在后湾村柑橘产业园,柑橘春管修剪培训正如火如荼进行。此次培训邀请了经验丰富的农技人员,聚焦柑橘生长特点,围绕柑橘管护工作的关键节点、技术、要素,手把手地开展技术指导服务,带动了农户种植积极性。“农技人员的讲解很实用,今年我准备按照专家的指导,改进柑橘管护方法,争取提高产量,期待今年迎来新的丰收。”参加培训的村民王恩高说。
在同镇的儒林堡村稻油基地,党员干部、人大代表、农业技术服务队深入田间“问诊把脉”,对油菜科学施肥、病虫害防治、除草等田管作业进行指导,通过“弱苗补肥、旺苗控长”的分类管理模式,为油菜精准开出“生长处方”,确保油菜稳产增收。
茶业富民香氤氲。在平利县长安镇田珍茶业公司改建的加工车间内,新设备正在快速运转。“新设备智能化程度更高,能进一步提高茶产品的产量和品质。”公司负责人田珍表示。
截至目前,平利县已建成标准化茶园20万亩、绞股蓝产业园5万亩,2024年全县茶产品产量超过2万吨,从业人员近10万人,实现了因茶致富、因茶兴业。
“做强首位产业,安排富硒茶产业3000余万元,重点支持机采茶园培育、夏秋茶生产加工与出口、品牌宣传与市场营销、鼓励聘请知名专家与制茶工匠蹲点指导服务。”在《平利县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2025年富硒特色产业提质增效扶持办法》中,扶持壮大茶饮产业是重要内容。
“茶博馆通过丰富的实物、图文和复原场景,介绍了中国安康茶文化的起源及发展历程,展示了100多种中国名茶和国外茶叶的实物。”在位于平利县广佛镇安康秦汉古茶茶叶公司里,茶博馆讲解员王丹为游客进行讲解。
该公司主要建设茶叶加工车间、销售体验中心、茶文化博览馆及科技研发中心,进一步推动茶文化保护传承和茶旅融合发展。每逢采茶旺季,来自省内外游客和中小学学生来到这里了解茶文化、学习茶礼仪、参与茶采摘、体验茶加工。公司的三产融合项目正式运营后,预计年接待游客5万人次,辐射带动周边茶农超1000户。
2024年,平利县以茶旅融合为重点,持续提振文旅消费,包括蒋家坪4A景区命名,龙头茶村飞行营地投运,筹办“春茶韵、夏清凉、秋丰收、冬过年”文旅活动300余场次等。全年以茶饮产品为主的网络零售额达16.74亿元。
环境净美更宜居
春日里,沿着平整的村路走进平利县广佛镇香河村,青瓦白墙的崭新农家屋舍呈现在眼前。“改造老房子,里外亮堂堂。留住烟火气,乡愁满心房。推窗见景致,扑鼻满花香。”村民刘平一边念着自编的“打油诗”,一边拾掇着自家小院子。
门前不大的几分地被刘平充分利用,这边种青菜、那边种大葱,篱笆旁边也种上了爬藤的绿植。“以前废弃的鸡舍、柴火就堆在院子里。现在不仅住上了敞亮的新房,拾掇出的院子也种上了新鲜蔬菜。”刘平笑着说,自从住上新房,家人打扫院子更勤快了。
近年来,平利县大力实施村庄清洁行动,从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小切口”着手,推动乡村由“外在美”向“内在美”、“一时美”向“持续美”转变,全力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如今,龙头村成为“全国美丽宜居村庄”,三里垭村被评为“全国美丽乡村示范村”,蒋家坪村入选“中国美丽休闲乡村”,高峰村等11个村入选“省级美丽宜居示范村”名单……平利县也被评为“全国村庄清洁行动先进县”。
在推进村庄清洁行动中,平利县瞄准闲置宅基地、违建房、危旧房等影响村容村貌的房屋建筑和设施,在充分尊重村民意愿的基础上,结合旧房改造,对乱搭乱建的违章建筑、废旧鸡舍牛棚等严重影响村容村貌的设施进行集中整治。如今,无人照看、年久失修、破烂不堪的房屋和残垣断壁得到有效整治。
“院里打扫好,不仅能得积分换奖励,还能得‘红旗’。”广佛镇香河村76岁的谌启东告诉记者,每天只要按规定将垃圾分类投放就能获得积分,还能得到“卫生家庭”的称号。“村里环境越来越好,咱得把自家门口收拾利索。”谌启东说。
村庄要清扫干净,村民的参与少不了。有了实实在在的奖励,村民参与度大大提高。平利县在开展“卫生村庄”“卫生家庭”创建活动过程中,通过建立农村人居环境公约,设立集中清扫日,实行积分制管理等方式,激励人人养成爱卫生、爱整洁的良好习惯。
除此之外,平利县还将垃圾分类、“四包”(即包室内外环境卫生、包绿化管理、包周边秩序、包公共设施管理)纳入村规民约。同时,对于公共责任片区实行片长、责任人、组织员和公益岗分级负责制,搭建起村庄“清洁网络”,确保村庄周边无垃圾积存,街头巷尾干净通畅,房前屋后整齐清洁。
“开始的时候,怎么都没想到自己的小院子改造后能这么火!”党平安趁着招待客人的间隙介绍说。在平利县西河镇西坝村二组,党平安的“党家院子”民宿前不仅有河水潺潺、竹林掩映的景观,房前草坪上还可以休憩品茶,菜园子、果园子可以采摘体验。
变美的不只有西坝村,平利县还积极发动村民改造小菜园、小果园、小花园,打造一院一景、一户一韵的“美丽庭院”。村民们充分利用拆除、腾退的空闲地等,因地制宜建设乡土气息浓郁的公共绿地。靠着青山绿水的生态资源和净美亮丽的居住环境,县里的村民在家门口就吃上了“生态饭”“旅游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