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妇女报全媒体记者 袁鹏
“从足不出户、濒临绝望,到树立信心、踏入社会,是‘青峡绣女’姐妹们的支持让我有了一技之长,开启了我的新生,非常感谢姐妹们对我的帮助!”马佳妮感激地说。宁夏青铜峡市的25岁女孩马佳妮因脑瘫导致肢体一级残疾,在“青峡绣女”姐妹帮帮团负责人李秋梅的帮助下,马佳妮掌握了手工编织技艺,还通过电商向外界介绍“青峡绣女”工艺品。“青峡绣女”姐妹帮帮团通过“非遗传承+就业创业+志愿服务”模式,先后帮助500余名困境妇女掌握刺绣、编织等技能,实现了就业增收。
去年以来,宁夏妇联紧扣特殊困难群众关爱帮扶工作部署,聚焦低收入困难妇女、“两癌”患病妇女等六类困境妇女,以“姐妹帮帮团”为抓手,着力打造“康乃馨”关爱困境妇女品牌,扎实推进关爱困境妇女行动。通过提供探访陪伴、技能培训、生活帮扶、矛盾调解、健康关爱、心理关怀“六送”服务,推动形成党委领导、妇联牵头、社会参与、多方联动的工作格局。
倾力帮扶送温暖
近年来,宁夏各级妇联以“姐妹帮帮团”为纽带,推动构建县乡村三级联动关爱网络,定期走访困境妇女家庭,了解她们的生活状况和需求,提供个性化的帮扶措施,并在春节、“三八”国际妇女节等节日组织入户慰问,开展主题活动。
吴忠市“一家亲”姐妹帮帮团由全国三八红旗手徐海侠发起成立。“一家亲”姐妹帮帮团成立以来,共辐射带动120多名爱心人士,为200多户残疾困难妇女、老龄空巢困难妇女提供定期探访、亲情陪伴、物资慰问等关爱与帮助,践行了各族群众“一家亲”的理念。
针对低收入困境妇女,宁夏各地“姐妹帮帮团”还因需施策,手把手开展手工编织、家政服务、蔬菜采摘、电子商务等技能培训,提供就业指导和岗位推荐,为有创业意愿的妇女提供创业培训和资金支持,帮助困境妇女就业增收。
2024年以来,宁夏妇联举办培训637场次,帮助2.18万名妇女提升就业技能,积极参与“就业创业促进年”活动,帮助8900余名女性就业。
维权调解促和谐
2024年以来,宁夏妇联坚持在全区“大调解”格局中预防化解婚姻家庭矛盾纠纷,联合有关部门共同化解调处婚姻家庭矛盾纠纷2.1万件,助力基层社会治理。
维护妇女权益是各地“姐妹帮帮团”的重点工作,结合本地实际,“姐妹帮帮团”积极为涉法涉信访困难妇女提供法律服务,帮助其维护合法权益,为涉家暴和婚姻家庭纠纷困难妇女提供调解服务和关爱救助,帮助其化解矛盾,并常态化开展普法宣传,提升广大妇女的法治意识和维权能力。
石嘴山市平罗县“知心姐妹帮帮团”“老舅妈姐妹帮帮团”由辖区妇联执委、婚姻家庭咨询师、心理咨询师组成,“姐妹帮帮团”常态化举办婚姻家庭微课堂、线下沙龙课67场次,化解婚姻家庭纠纷100余起,为2000多对新婚夫妇提供新婚辅导,开展婚姻家庭危机干预680余次,有效促进了家庭和谐。
吴忠市红寺堡区“小挎包姐妹帮帮团”由来自全区司法系统的26名姐妹组成,每天她们背上小挎包,装上普法宣传册,哪里有争吵,哪里就有她们的身影,以点带面,打通了法治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累计排查化解矛盾纠纷2300余件,为群众挽回经济损失3800余万元,调处成功率达98%以上。
心理救助解烦忧
“自从加入‘姐妹帮帮团’,我不仅能够站在讲台为大家讲课,还感受到自我价值感的提升。未来我要持续发挥自己所长,帮助更多有需要的人。”小陈是宁夏中卫市一名乳腺癌患者,生病后,身心双重压力使她痛苦不堪,通过参加中卫市“益启爱”姐妹帮帮团组织的曙光心理沙龙、读书会等活动,小陈慢慢走出阴霾,还积极加入了“姐妹帮帮团”。
宁夏各地“姐妹帮帮团”不仅为包括像小陈这样的“两癌”患病困难妇女提供心理上的帮助,在“两癌”筛查和救助服务工作中,各地妇联还为“两癌”患病妇女建立健康档案,定期跟踪其健康状况,提供健康讲座和义诊服务等关爱,鼓励患癌妇女走出家门、融入社会。
在“馨乐康”抗癌姐妹帮帮团的带动下,石嘴山三县区成立了由150余名“两癌”患病妇女组成的“姐妹帮帮团”。大家报团取暖,开展心理团辅、健康讲座、文体活动,线上线下为彼此提供心理支持和生活帮衬。
在这场关于女性互助的集体叙事中,621支“姐妹帮帮团”共投入物资928万元,将“六送”服务送到了6500名妇女姐妹身边。
2024年,宁夏妇联开展的“康乃馨 爱心一元捐”公益项目筹集善款140.9万元,积极对接福建妇联,促成相关机构向全区两次捐赠价值4800万元的物资,全部用于关爱帮扶困境妇女儿童。
“下一步,宁夏妇联将把‘姐妹帮帮团’作为妇联组织参与基层社会治理的重要抓手和关爱困境妇女的有效载体,聚焦妇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创新服务模式,提升服务水平,实现从‘输血’到‘造血’的转变,切实增强广大妇女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宁夏回族自治区妇联党组书记、主席王君兰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