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劳模的“硬核”坚守

——三位女性奋斗者扎根基层的故事
□ 中国妇女报全媒体记者 徐阳晨

  □ 中国妇女报全媒体记者 徐阳晨

  4月29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新征程上的奋斗者”中外记者见面会,邀请了新当选全国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代表围绕“弘扬劳模精神 勇担时代使命”与中外记者见面交流。其中三位女性代表深情讲述了她们扎根基层一线、用匠心坚守初心、以担当诠释使命的动人故事,展现了新时代女性劳动者的赤诚情怀。

  从部队到环卫一线的劳模传承之路

  “我的人生有两个转折点,第一个是军旅生涯,锻炼了我不怕吃苦、不怕累的品格。第二个是来到第一代全国劳动模范时传祥生前所在单位,传承了新一代环卫人的优良传统。”面对记者的提问,北京市东城区环境卫生服务中心时传祥所三八女子班班长李萌侃侃而谈,这位北京姑娘用青春诠释了新时代劳模精神的传承与坚守。

  回忆起初入行时的质疑,李萌坦言,是前辈们的故事给了她力量。听闻班长曾带队一桶一桶淘污水,清理塌陷粪坑的事迹,她暗下决心,做班长这样身体力行、有责任担当的人。

  在胡同深处工作的15年里,李萌和班组成员早已超越了单纯的环卫工作范畴。夏天帮空巢老人搭花架,冬天为社区清理积雪,定期到养老院义务服务……这些“分外事”成了她们的“分内事”。最让李萌感动的是居民们的真情回馈,酷暑的冰水、寒冬的热茶和居民的热切问候都成了她坚持下去的动力。

  如今,“大粪妞儿”的称呼已从调侃变成自豪。李萌说:“老前辈们‘宁愿一人脏,换来万家净’的誓言,就是我一生的方向。”

  15年守护城市交通动脉

  在上海地铁虹桥站9.6万平方米的站厅里,车站站长高煜踩着电动平衡车穿梭的身影,已成为一道独特风景。这位被乘客亲切称为“地铁女哪吒”的高铁人,用15年时间将“人民地铁人民建,为民之举靠人民”的初心化作一个个暖心服务。

  面对激增的客流,高煜和团队完成了一系列服务升级:改造便民导向标识、实现航站楼“零盲区”、实现单向免安检、打通980米换乘通道……“每次看到乘客留言说‘上海地铁工作人员太辛苦了,向你们致敬’,就是对我们最大的肯定。”高煜自豪地说。

  最令她难忘的是护送盲童求学的经历。2011年,她发现一名拄盲杖的小女孩在站内艰难摸索,当即承诺:“孩子的求学路,我们来帮助她!”从此,团队每周两次护送女孩往返无锡和上海,直至她成为复旦大学首位盲人研究生。

  从“小煜流星轮”服务品牌到“铁三角服务联盟”,高煜的创新服务已辐射长三角。“希望我们的整个服务无边界感,无地域性,让大家都感受到上海高铁高质量发展背后的温暖。”高煜说。

  3000米海拔护航清洁能源大动脉

  在海拔3000多米的青海高原,国网青海省电力公司超高压公司运维检修部变电运维管理专责吴嘉楠已坚守12年。这位“电网医生”和同事们负责着65座超高压变电站、1.6万多公里输电线路的“健康监护”,用专业与坚守保障着清洁电能的安全输送。

  “电站就像电力系统的心脏,我们就是守护心脏的医生。”吴嘉楠这样形容自己的工作。330千伏变电站相当于2~3个足球场大小,750千伏变电站更是达到十几个足球场规模,常年在这样空旷的环境中与设备为伴,孤独是常态。对吴嘉楠来说,安静意味着平稳运行,喧嚣则代表需要紧急“救治”。

  面对高原恶劣环境,吴嘉楠和团队创新运用无人机巡检、全景化监控等科技手段提升运维效率。在她看来,新时代劳模精神既要坚守“唐古拉之鹰”电力天路运维班那样的奉献传统,更要与时俱进创新工作方法。从跟随师父夜间巡视时害怕的小姑娘,到独当一面的技术骨干,吴嘉楠说:“当清洁能源送入大电网的那一刻,我感觉整个变电站都在发光,每一份孤独都值得骄傲。”

中国妇女报妇女工作 3新时代劳模的“硬核”坚守 □ 中国妇女报全媒体记者 徐阳晨2025-04-30 2 2025年04月30日 星期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