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市龙华区妇联创新“一建三联”模式打造网格妇联

“格姐”激活基层治理“柔性引擎”

□ 中国妇女报全媒体记者 韩嫣然

  广东省深圳市龙华区妇联依托全区推行定格化管理的契机,立足194个花园小区、379个城中村并存的实际区情,将妇联组织建设在网格这一最小单元上,以百名达人、巾帼志愿者为基础力量,推出网格妇联组织形式,为辖区居民群众提供小而微、专而准的服务。截至目前,共建立网格妇联324个,吸纳网格妇联执委2050人

  □ 中国妇女报全媒体记者 韩嫣然

  “有事,您找格姐!”在广东省深圳市龙华区的社区里,格姐们活跃在大街小巷,凭借热情与专业,为妇女儿童各项事务奔波忙碌,成为龙华区网格妇联的中坚力量。

  近年来,龙华区妇联坚持党建带妇建,依托全区推行定格化管理的契机,立足194个花园小区、379个城中村并存的实际区情,将妇联组织建设在网格这一最小单元上,以百名达人、巾帼志愿者为基础力量,推出网格妇联组织形式。

  联人:聚合女性 共同发展

  走进大和社工村,益学社、益心社、益膳社等一家家由宝妈创办的公益组织汇聚于此,全市首家城中村网格妇联——大和社工村网格妇联也在此扎根。“益”系列公益组织的宝妈们均被吸纳为网格妇联执委,为妇女儿童提供组织孵化、课业辅导、心理咨询、视力检查等公益服务。

  “网格妇联就是先会聚一批优秀的同行者,然后再靠她们将辖区内的妇女群众聚集起来,为女性赋能,实现大家共同发展。”大和社工村网格妇联执委沈思敏对自己的工作总结道。

  同沈思敏一样扎根专业领域,致力于凝聚优秀女性、实现共同发展的,还有北站社区金亨利片区网格妇联主席黄珍妮。她带领执委们以花为核心意象设计标识,在金亨利片区开展公益服务,还结合片区实际情况成立小组,广泛搜集小区居民的需求和痛点,组织少儿英语角、跳蚤市场等亲子活动。

  据了解,龙华区妇联通过“百名达人述初心”、巾帼志愿者队伍建设等活动,吸纳网格妇联执委2050人,其中企业职工、全职妈妈、退休女性等占比达65%,以“联人”之力,让社区更加和谐、更有温度。

  联事:暖心互助 共筑“家园”

  沿着社区达人、巾帼志愿者向网格妇联的成长转化路径,71岁的巾帼志愿者莫荣成为景龙社区优品建筑网格妇联主席。

  网格妇联的优势在于人熟、地熟、情况熟,通过摸清辖区情况、公益力量、困境群体,形成三本“家底账”,并据此链接各类资源提供有效服务。

  在辖区居住20多年的莫荣正是其中的优秀典型。莫荣家庭曾获评全国“最美家庭”。莫荣既是龙之韵老年人艺术协会的前任会长,也是“家风飞扬”巾帼志愿服务队的骨干,在她身边聚集了一群热心公益人员。

  在莫荣的带动下,优品建筑网格妇联逐渐形成了一个庞大的爱心网络。她们组织巾帼志愿者轮流照看、陪护生病老人,累计帮助70多名老人;制定残障儿童家庭喘息计划,上门探访、陪护脑瘫儿童87小时;发起“月月捐”活动,为辖区困境群体提供紧急救助。

  “困境关爱、纠纷化解、家庭教育、心理服务、协助摸排都是网格妇联的重要工作内容。我们通过优秀巾帼典型结对机制、‘妇儿之家’特色项目、龙华妇儿帮扶与发展基金等资源,支持网格妇联按需进行申请,真正实现由事连人,人解决事,让关爱不漏一人。”龙华区妇联相关负责人介绍。

  联阵:夯实阵地 拓展服务

  龙华区妇儿服务阵地大多嵌入在党群服务中心、党群V站等公共空间,缺少专人管理。让网格妇联执委成为辖区妇儿服务阵地的“家长”,既可以调动执委的积极性,也可以充分利用妇女儿童服务阵地,为辖区居民群众提供小而微、专而准的服务。

  走进赖屋山社区党群服务中心的“幸福家庭角”,便看到“家长”李惠玲正在同孩子们玩耍。

  赖屋山社区以城中村居民为主,“职住分离”现象较为明显。在市、区妇联的支持下,社区在党群服务中心一楼设置了“幸福家庭角”,划分亲子探索区、绘本阅读区、亲子互动区和家庭文化区,积木、攀爬架等设施可供儿童自由玩耍。

  “我们的网格妇联执委由15名全职妈妈、灵活就业妇女和在职妇女组成。她们依托‘幸福家庭角’阵地,奏响‘陪伴·引导·共读’家庭教育三部曲,开展幸福护航N种志愿服务。”“幸福家庭角”网格妇联主席李惠玲表示。

  据了解,龙华区共建立网格妇联324个,其中示范性网格妇联33个。建立困境妇儿数据库1138人,协助申请相关救助金32人次,发现基层矛盾纠纷145宗,参与化解矛盾纠纷82宗。

中国妇女报妇女工作 3“格姐”激活基层治理“柔性引擎” □ 中国妇女报全媒体记者 韩嫣然2025-05-06 2 2025年05月06日 星期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