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71双手”托起4984个“未来”

深圳“爱心妈妈”为留守儿童筑起温暖港湾

深圳“爱心妈妈”为留守儿童筑起温暖港湾
中国妇女报全媒体记者 韩嫣然

  □ 中国妇女报全媒体记者 韩嫣然

  儿童是家庭的希望,更是国家和民族的未来。作为全国人口净流入数量最大的城市之一,深圳市妇联积极落实全国、省妇联“爱心妈妈”结对关爱行动部署,全面构建“妇联主导、部门协同、社会参与”的关爱服务体系,助力儿童健康成长、全面发展,以实际行动当好儿童成长的引路人、儿童权益的守护人、儿童未来的筑梦人。

  截至目前,全市已组建2471名“爱心妈妈”队伍,精准结对帮扶3844名困境儿童,并延伸覆盖1140名流动困境儿童,应结尽结比例达100%,用爱与责任为儿童筑起温暖港湾。

  顶层设计:机制化构建关爱网络

  深圳的儿童关爱行动从顶层设计破局。早在2024年2月,市妇联将“爱心妈妈”工程列为“一把手”项目,纳入年度妇女儿童发展十件大事。同时,联合8部门印发《深圳市开展爱心妈妈结对关爱留守儿童和困境儿童三年行动实施方案》,明确职责分工,构建起跨部门协同的长效机制。

  为遭受或目睹家暴、遭受性侵或猥亵等儿童群体,设计“阳光守护”受暴儿童关爱公益服务项目和“守护小天使”儿童心理援助计划,帮助儿童修复心理创伤;持续优化“阳光成长”停学青少年服务品牌。招募临床医生、心理危机干预专家等组成专业团队,针对停学青少年及家庭进行深度干预,开展心理辅导、团体训练等综合指导……

  一系列公益项目为留守及困境儿童提供全方位的关爱。

  在福田区和龙岗区,一本动态更新的困境儿童台账、一支由妇联执委和教师组成的“爱心妈妈”队伍,以及课业辅导、心理疏导、法律援助等N种定制服务,构成了“1+1+N”帮扶模式。

  盐田区则创新“个人+团队+集体”关爱机制,邻家“爱心妈妈”提供关爱陪伴,专长“爱心妈妈”提供专业支持,组织“五个一”集体关爱活动,为孩子们送上细致入微的关爱。

  精准滴灌:需求导向下的温情守护

  龙华区“爱心妈妈”许玲香通过绘本阅读和爱心慰问等方式给结对儿童以陪伴关爱,通过绘本为儿童打开一扇通往世界的窗户。大鹏新区“爱心妈妈”邹霞萍,除了经常为帮扶儿童及其家庭送去生活必需品,还发挥自己教师的职业优势,为孩子们辅导功课。

  以需求为导向,深圳市妇联创建起多元构成的“爱心妈妈”团队,创新建立三类特色队伍:“邻家爱心妈妈”队伍由社区妇联执委、社区干部等组成,实现“15分钟关爱圈”;协同卫健、教育、公安、检察院、法院等单位,会聚医生、律师、教师等专业人士组建“专长爱心妈妈”队伍,提供定制化服务;“湾区爱心妈妈队伍”发挥地缘优势,加强与香港在深企业、社会组织和香港妇女组织的合作,广泛发动深圳女性和香港女性加入,将关爱延伸至河源、汕尾等对口帮扶地区,让大湾区的爱心跨越地域界限。

  “爱心妈妈”们通过入户走访、电话慰问等方式全面了解儿童生活情况及需求,并利用妇女儿童维权关爱智慧系统进一步研判留守儿童、困境儿童分级分类管理信息,理清事实无人抚养儿童、困难家庭孤独症儿童和两类女童等优先结对重点户,建立动态管理档案,以“一对一”“一对多”形式精准结对,确保及时帮扶到位。

  向光而行:让每份爱心更有力量

  “正是因为有大家无私的奉献与爱,才能为困境儿童点亮希望之光,为深圳这座爱心之城增添温暖的底色。”在近日举办的“鹏城护苗·爱心妈妈伴童行”系列活动的启动仪式现场,深圳市妇联党组书记、主席刘佳晨深情致敬“爱心妈妈”。

  活动上,深圳市妇联向各区“爱心妈妈”代表发放了“爱心助力包”,包里有“土著卡”、彩虹卡、心灵书写笔记等实用教具,为“爱心妈妈”关爱结对服务提供有力支持。

  为不断提升“爱心妈妈”专业水平,深圳市妇联强化“爱心妈妈”赋能培训,加强其与儿童沟通、关爱服务能力。同时,通过线上线下结合的方式,扩大困境儿童关爱覆盖面,实现精准服务,让志愿者服务更专业、更温暖。

  从制度设计到精准落地,从政府主导到社会协同,深圳的“爱心妈妈”展现了一座移民城市的情怀与担当。当2471名“爱心妈妈”牵起4984名儿童的手,不仅编织出一张有温度的安全网,更诠释了“幼有善育”的深圳答案。

中国妇女报妇女工作 3深圳“爱心妈妈”为留守儿童筑起温暖港湾 中国妇女报全媒体记者 韩嫣然2025-05-07 2 2025年05月07日 星期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