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妇女报全媒体记者 王春霞
5月8日,国务院新闻办举行新闻发布会,介绍民营经济促进法有关情况。作为我国第一部专门关于民营经济发展的基础性法律,民营经济促进法自2025年5月20日起施行。
多个“第一次”彰显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坚定决心
司法部副部长王振江介绍,法律共9章78条,围绕公平竞争、投资融资促进、科技创新、规范经营、服务保障、权益保护等方面建立完善相关制度机制,将党中央对民营经济平等对待、平等保护的要求落下来,持续优化稳定、公平、透明、可预期的民营经济发展环境。
“民营经济促进法创下了很多个‘第一次’。”王振江说,如第一次将坚持“两个毫不动摇”写入法律,第一次明确民营经济的法律地位,第一次在法律中规定“促进民营经济持续、健康、高质量发展,是国家长期坚持的重大方针政策”,这充分彰显了党中央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的坚定决心,进一步向社会表明了发展民营经济是党和国家一以贯之并将长期坚持的方针政策。
王振江介绍,民营经济促进法中的许多条文都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如治理“背靠背”条款、规范行政执法等方面的规定,笔墨不是特别多,但含金量很大,真正落到实处意义将是非凡的。此外,还有一类重大的问题,就是各方面反映一致,都认为实践中较为突出、需要下大力气解决的,如违规异地执法、利用行政或者刑事手段违法干预经济纠纷等,法律明确作出禁止性规定,申明法律的原则和底线,增强刚性约束。这些规定的实施,将在定分止争、依法保护民营经济合法权益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回应民营企业关切,保障“非禁即入”
国家发展改革委副主任郑备介绍,民营经济促进法将进一步稳定预期,进一步坚定信心,进一步促进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意义重大、影响深远。民营经济促进法积极回应民营企业关切,作出针对性制度安排。法律规定,国家实行全国统一的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落实公平竞争审查制度,保障“非禁即入”。国家保障民营经济组织依法平等使用资金、技术、人力资源、数据、土地等要素和公共服务资源,做到“一视同仁”。
民营经济组织及其经营者的人身权利、财产权利,以及经营自主权等合法权益受法律保护,强调“不得侵犯”。
“民营经济促进法立足当前、着眼长远,为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强法治保障。”郑备说,一方面,注重鼓励支持。比如,设置“投资融资促进”“科技创新”等专章,支持民营企业参与国家重大战略和重大工程,在战略性新兴产业、未来产业等领域投资、创业,鼓励在推动科技创新、培育新质生产力、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中积极发挥作用。另一方面,注重引导规范。引导民营企业完善治理结构和管理制度,守法善经营,加强风险防范,履行社会责任,促进民营经济健康发展和民营经济人士健康成长。
明确禁止违规异地执法等乱象
针对反映强烈的一些地方和部门乱收费、乱罚款、乱检查、乱查封以及违规异地执法、趋利性执法等执法乱象,民营经济促进法作了明确规定:建立健全行政执法违法行为投诉举报处理机制、涉企行政执法诉求沟通机制,加强对行政执法活动的监督。
王振江表示,下一步,司法部将落实法律要求,加快法律配套制度机制建设。推动建立健全行政执法违法行为投诉举报处理机制,及时受理并依法处理涉企行政执法投诉举报。司法行政机关建立行政执法监督企业联系点,及时听取各类经营主体对涉企行政执法的意见建议。推行行政执法监督员制度,邀请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人民监督员、专家学者、律师、新闻工作者等参与监督。坚决遏制趋利性执法,切实依法保护民营经济组织及其经营者合法权益。
此外,司法部将牵头扎实开展规范涉企行政执法专项行动。加快研究制定行政执法监督条例,建立完善涉企行政执法监督长效机制。针对行政执法中的共性问题,进一步健全行政执法监督体制机制、监督程序和责任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