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妇女报全媒体记者 王江平
“5月1日,我带着同学们在天安门广场观看了升旗仪式。孩子们唱着国歌,看着徐徐升起的五星红旗,泪水在眼眶里打转,太激动了。”5月6日,从北京回到阿图什的高潮仍难掩兴奋。身为新疆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阿图什市哈拉峻乡谢依特小学戍边支教西部计划志愿者服务队一员的高潮,已和其他1084名来自全国各地的西部志愿者扎根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以下简称克州),并深深爱上了这里。
5月2日,习近平总书记给谢依特小学戍边支教西部计划志愿者服务队全体队员回信指出:“你们响应党的号召到西部边疆地区教书育人,在促进当地教育事业发展、促进民族团结进步、促进兴边富民和稳边固边中发挥了积极作用,自身也得到历练和成长。”
谢依特小学是一所距离边境线47公里的村级小学,近300名学生中,大多数是柯尔克孜族护边员的子女。2022年8月,学校成为克州首个西部计划志愿者包校支教的试点学校。当下,23名西部计划志愿者正在这里支教。前不久,他们被授予2025年度中国青年五四奖章集体。由此,这群年轻人扎根西部、奉献青春的故事也被越来越多的人知晓。
奔赴边疆 筑梦育人
“20多天前,得知团队入围中国青年五四奖章集体名单,校领导和23名队员一致决定,给习近平总书记写信,汇报戍边支教的情况和体会,表达扎根西部、服务边疆的决心。”来自山西晋城的志愿者队员王艺枝说。
王艺枝被大家推选为主笔人,她怀着激动又紧张的心情,从下午3点一直写到第二天凌晨。信里,志愿者们向习近平总书记汇报了大家在阿图什经历的种种变化细节,以及入围中国青年五四奖章集体名单的激动心情。
“看到总书记回信的那一刻,我们所有人激动得抱在一起,很多队员都哭了。报效祖国、建功西部,此刻显得那么具体,那么真切。”谈及收到总书记回信的感受,王艺枝仍难掩激动。
凝心聚力 戍边支教
“来这里之前我做了各种设想和准备,但还是因为水土不服造成身体上的各种不适,后来基本适应了。”志愿者廖佳丽说。
相比环境,更让队员们感到头疼的是,这里的孩子学习基础薄弱,平均成绩远低于及格线。
而当地学校领导和家长们也担心,这些年轻的大学生,能给孩子们上好课吗?
面对孩子们的学习情况和家长的忧虑,王艺枝、廖佳丽和高潮几人积极动脑筋想办法。大家把平时遇到的问题进行汇总,认真分析和研讨,还利用休息时间给学生补课,想方设法摸索适合当地学生的教学方法,并引入多媒体教学、情景教学等现代化教育手段,把枯燥的知识变得生动有趣。大家还发挥各自的专业特长,开设了舞蹈、足球、美术等兴趣班,培养学生们的综合素质和团队协作能力。
毕业于数学专业的志愿者教师王鹏飞把数学知识巧妙融入数羊羔、种菜等生活场景,让学生可以在轻松的氛围中更高效地掌握知识。
学生阿斯坦别克·依维西觉得王鹏飞老师来了以后,数学也没有那么难了。“每次遇到不会的问题,王老师都会非常耐心地给我一遍遍讲解。”现在,阿斯坦别克·依维西的数学成绩提高得很快。
在志愿服务队全体队员的共同努力下,学生们试卷上的对钩越来越多,班级优秀率从零提升到50%,及格率达到96%,学校综合成绩也实现跃升,还荣获“成绩突出学校”“进步之星”等多项荣誉与表彰。
谢依特小学的口碑逐渐在当地传开,附近乡村的家长都争相把孩子送来。如今,克州已有15所学校采用包校支教模式。截至目前,1085名西部计划志愿者正在边疆教育一线接力奋斗。
扎根西部 青春无悔
除了学习,志愿者对孩子们生活上的关心也无微不至。有的志愿者连续三个月背着患病的学生往返于学校和卫生院;有的放弃公务员录用资格,只为兑现“送毕业班”的承诺;有的自掏腰包为学生购买学习用品和生活物资……这些点滴付出,谢依特小学党支部书记金文斌都看在眼里,无论生活还是工作上,他都给予全力支持。
看到这群散发着青春朝气的志愿者老师的举动和作为,学生家长买买提克日木·阿西开深有感触:“以前孩子的成绩和学习热情不高,自从志愿者们来了以后,孩子不仅学习成绩提高了,也变得更开朗了,经常和家里人说学校的事。”
志愿者服务队用真心换来了戍边群众的真情。“知道我们远离家乡,有的家长和学生就拉着我们去他们家里,把最好的饭菜都端给我们。他们温暖的笑容、关切的眼神,让我们非常感动。”这些温暖瞬间,队员们铭记于心,李磊和15名首批志愿者选择续签服务期,有4人在支教期间光荣入党。
“来到这儿我才真正明白戍边护边的意义,这里的学生和他们的父母、祖辈世代守护祖国的边境,是对党忠诚、对祖国赤诚的爱让他们一直在坚守。他们守护着我们的万家灯火,我也要守护他们子女的求学路。”高潮说,这是她的感悟,也是所有志愿者的心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