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莫兰
近日,许多消费者向媒体投诉,多款交友软件暗藏色情语聊、撮合卖淫嫖娼等“桃色陷阱”。
如此公开涉黄的交友软件,按理说见不得光,却能轻而易举地在手机应用市场中找到,还大摇大摆地跟合法合规的软件挨在一起,这让人不禁要问:它们是怎么“登堂入室”,披上“合法”外衣的?
由于“一对一”聊天方式具有极强的私密性,一直以来,交友软件行业乱象不断。不少不良平台为了牟利,打着“热聊交友”“陪伴疗愈”的幌子,明里暗里干着色情勾当。对此类违法行为,不仅要“露头就打”,同时应将关口前移,从源头上遏制其野蛮生长。
根据规定,互联网应用商店服务提供者不仅有义务审核应用程序提供者的真实性、合法性、安全性,还必须对应用程序的合法性进行把关。作为面向用户的“第一道关口”,相关平台的审核不能流于表面,一出事就甩锅,要知道,法律责任甩不掉。
要强化软件运营商的法律责任,加大违法处罚力度。如果被举报后只需下架就能轻松过关,是起不到震慑作用的。同时,要加强扫黄宣传教育,完善畅通举报渠道。通过密集、广泛的普法、“一举报一个准儿”的机制,在全社会形成“零容忍”的高压态势,让涉黄交友软件人人喊打,无所遁形。
值得警惕的是,每一轮的媒体曝光和监管集中整治之后,涉黄交友平台都会“消停”一阵子,然而过不了多久就又换个“马甲”卷土重来。要铲除这条存在已久的灰色产业链,只有让法治刚性、技术伦理与平台责任三者形成强大合力,才能有效维护网络空间的风清气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