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妇女报全媒体记者 姚建
□ 王丹青
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注重家庭家教家风建设的重要论述,健全发挥家庭家教家风建设在基层治理中作用的机制,5月13日,山东省召开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注重家庭家教家风建设重要论述加强家庭家教家风建设现场推进会。
中国妇女报全媒体记者从推进会上了解到,近年来,山东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家庭家教家风建设,并将其作为重要的基础工程、民心工程,持续完善支持家庭发展的政策法规,推动形成多方联动、齐抓共管、共建家庭文明的良好局面。
做好家庭工作是党中央交给妇联组织的重要任务,山东省妇联、各级妇联紧紧围绕这一重要任务,充分发挥妇女在家庭工作中的关键作用,积极回应儿童、妇女在家庭中的真实需求,在山东省内构建起儿童成才、妇女建功、社会和谐的家庭家教家风建设新局面。
让家庭成为儿童成长成才的港湾
“未成年人的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以及其他家庭成员应当注重家庭建设,树立和传承优良家风,弘扬孝悌忠信、礼义廉耻等中华传统美德……”
去年12月1日,一部极具“山东特色”的《山东省家庭教育促进条例》正式实施,条例立足山东历史文化资源底蕴,明确提到充分发挥优秀传统文化在家庭教育中的作用。
关于这一点,孟子故里的山东省邹城市已颇有成效。
伴随着动人的丝竹管弦乐声,台上的演员们吟唱着《诗经》,以优美的舞姿拉开礼乐文化音乐剧《礼门义路》的序幕。台下的孩子们看得入迷,不时随着剧情一同吟诗。
记者了解到,“邹鲁礼乐”是邹城市委、市政府近年来重点打造的特色文化品牌,邹城市妇联将家庭家教家风建设巧妙融入其中,创新“非遗+剧目”的礼乐教学模式,将儒家文化中的“礼”作为主线,推出了《断机教子》《孟母三迁》《匡衡拒刻》《青春孟子》《礼门义路》《追“孟”之路》等礼乐家庭教育剧目,借助传统礼乐文化向广大家庭传递孟子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家国情怀以及孟母的教子智慧。
山东省妇联党组书记、主席孙丰华表示,家庭教育最重要的是品德教育,是如何做人的教育。山东多地正在探索结合当地文化资源、从中汲取好家风思想精髓并进行创造性转化与发展,山东省妇联、各级妇联也将持续注重家庭教育指导,提升指导服务水平、合力健全协同育人机制。
据介绍,近年来,山东省共建立143个服务中心、39个教育基地、2.8万人的服务队伍,开展亲子阅读、公益讲座等实践活动10余万场次。
让家庭成为妇女建功立业的后盾
妇女是家庭家教家风建设的主力军,更是家庭家教家风建设的受益人。家庭应当成为妇女建功立业的坚实后盾,为广大妇女追求梦想、实现理想提供温暖助力。
当前,城乡家庭结构和生活方式发生了变化,有的年轻人婚育意愿不高,子女教育抚养压力加重。为此,山东省妇联、各级妇联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妇女儿童家园等阵地,一方面,积极培育婚育新风、帮助广大年轻人缓解婚育焦虑,共举办“幸福联线·我们一起走”等青年交友联谊活动1100余场,服务8.7万人次;另一方面,强化关爱“一老一小”、提高婚姻调解工作质效,助力广大妇女在建功立业的路上消除后顾之忧,推进巾帼家政服务进社区设服务点540多个,举办“巾帼家政进乡村(社区)”活动4000余场……
在潍坊市,这一工作还有另一个贴心名称——“家庭支持”。
潍坊市奎文区有一座“幸福里”潍坊家庭服务中心,据介绍,这个中心是由潍坊市妇联、奎文区妇联与市、区多个部门紧密合作,可以为广大妇女提供就业创业、婚姻指导、家庭教育等多方面服务。“这也是我们的一站式家庭服务‘中央厨房’,目前可提供十类58项家庭服务。”潍坊市妇联相关负责人表示。
与此同时,火爆全国的“妈妈岗”也成为潍坊市妇联带动妇女就业、服务广大家庭的重要抓手。“妈妈们心灵手巧,手工做出来的产品特别精致,很大程度上保证了产品质量,这也是为企业储备人才的一个好方式。”韩姐文创手作负责人韩云霞在潍坊市妇联的号召下,在企业设立了“妈妈岗”,让她没想到的是,前来就业的宝妈们在工作中展现出了极强的责任心。截至目前,潍坊市妇联共带动2.6万名妇女就业,服务10.7万个家庭。
除此之外,潍坊市妇联还推动建立婚前、孕前、托育制度,支持476家托育机构提供托位4.3万余个。
让家庭成为社会和谐稳定的基础
“2024年,东营市刑事、治安警情分别下降34.4%、20.2%,今年以来持续保持命案‘零发案’,东营市也荣获全国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合格城市’‘平安中国建设示范市’。”东营市相关负责人表示,而这一切,离不开家庭家教家风建设在基层治理中发挥的重要作用,为此,东营市委出台全省首个《关于深化家庭家教家风建设促进基层治理的意见》,健全完善党建引领家庭家教家风建设、家庭参与基层治理、家校社协同育人等七大机制。
“有啥想不通的就来这里坐坐,跟姐妹们谈谈心。”位于东营经济技术开发区东城街道安宁社区的“贴心娘家人聊聊吧”,几名居民围坐在一起,欢声笑语间将家庭琐事轻松化解。记者了解到,如今在东营,像这样的“贴心娘家人聊聊吧”共有770个。
将家庭治理融入基层治理大格局,东营市在山东省内率先开展“妇联组织进网格”行动,截至目前,共建立网格妇联(妇女小组)1550个。
东营市还积极发挥家庭最小治理单元作用,组建党群议事会、四邻议事亭等协商议事自治组织,培育各类公益性、互助性社区自治组织4294个,带动居民积极走出家门、融入基层治理。
“从灶台边的倾听到胡同口的调解,基层妇联干部和巾帼调解员们用女性特有的细腻和耐心柔性化解矛盾。2024年全省各级妇联排查化解婚姻家庭类纠纷3.8万件,开展关爱帮扶服务1.9万次。”孙丰华介绍,山东省市县妇联和87%的乡镇(街道)妇联通过常驻、轮驻、随叫随驻等方式进驻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中心,山东省县以上全部建立婚调委,4.3万个婚调工作站(室)就在群众身边。
下一步,山东省妇联还将深入实施“家安工程”,充分发挥妇女在社会生活和家庭生活中的独特作用,在弘扬中华民族家庭美德、树立良好家风方面的独特作用,持续深化家庭文明建设,不断提升家庭教育服务质效,用心用情做好家庭关爱服务,用更加扎实有力的举措建好小家庭、筑牢大平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