姥爷的军功章“回家了”!

女大学生驱车千里捐赠抗美援朝文物

(姜玉坤 姜红燕)

  近日,昆明城市学院法学院女大学生武津杉与母亲王添阅,历经长途跋涉,驱车千余里从河北唐山赶赴辽宁丹东,将两枚抗美援朝纪念章、一副志愿军中尉军衔领章无偿捐赠给抗美援朝纪念馆,为这段波澜壮阔的历史留下珍贵见证。

  捐赠文物的背后,是一段跨越近一个世纪的家国情怀。文物原主人王玉堂,1927年7月29日出生于河北省滦县九百户镇九百户村。1945年1月,年仅19岁的他响应号召,加入滦卢支队,投身抗日战场。回忆往昔,99岁高龄的王玉堂依然思路清晰、声音洪亮。他讲述了1945年农历五月初八那场惨烈的战斗,部队在滦县前翼各庄宿营时,遭遇1800多名日伪军包围。在弹尽粮绝的情况下,战士们与敌人展开殊死肉搏,最终仅有10余人突出重围,副连长等100多名战友壮烈牺牲。王玉堂左臂被刺刀穿透,至今仍留着三块清晰的疤痕。同年7月,他所在部队在乐亭县胡各庄镇与日军满洲队作战,一举歼灭敌人300多人,缴获重机枪两挺。

  此后,王玉堂先后参加大小战役几十次。抗美援朝战争爆发时,尽管此前作战负伤尚在疗养,他仍毅然报名奔赴朝鲜战场,参加了多次战役,荣立大功1次、小功3次。在长达17年的军旅生涯中,王玉堂9次负伤,尤其是在抗美援朝期间4次受伤。退伍时,部队要给他评残,被他婉拒。回到家乡后,这位曾担任中尉军官的老兵,放弃了城里的工作机会,担任大队治保主任,一干就是几十年。他带领当地3000多名群众治理荒山,建成了拥有4万多棵果树的花果山,为家乡百姓开辟了致富之路。多年来,王玉堂还自掏腰包资助失学儿童,直到现在仍心系村里孩子的教育。

  2024年寒假期间,正在昆明城市学院读大二的武津杉,看到抗美援朝纪念馆向全社会征集文物的消息,不禁想起姥爷的这些珍贵物件。她意识到,这些文物不仅是家族的传家宝,更承载着厚重的历史记忆与中华民族的红色基因。若能捐献给纪念馆,定能让更多人了解抗美援朝那段波澜壮阔的历史,弘扬伟大的抗美援朝精神。于是,武津杉与母亲王添阅商量,又与姥爷以及参过军的舅舅王健、王春光沟通,最终全家一致决定捐出文物,让它们在纪念馆中发挥更大价值。

  随后,武津杉和母亲利用寒假,驱车千里来到丹东抗美援朝纪念馆完成捐赠。纪念馆负责人对其善举表达了衷心感谢,表示将充分利用这些捐赠文物丰富展览陈列,让文物“活起来”,发挥其应有的作用与价值,同时也呼吁更多爱心人士加入捐赠行列,共同传承红色记忆。

  (姜玉坤 姜红燕)

中国妇女报军旗飘飘 4女大学生驱车千里捐赠抗美援朝文物 (姜玉坤 姜红燕)2025-05-17 2 2025年05月17日 星期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