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生物医药为媒 构筑两岸经济新纽带

□ 中国妇女报全媒体记者 田梦迪

  □ 中国妇女报全媒体记者 田梦迪

  “民营经济促进法的出台给我们吃了一颗大大的‘定心丸’,让我们对未来发展充满了信心。”浙江省外商投资企业协会副会长、鹰鹏控股公司董事长李丽娜充满期待地向中国妇女报全媒体记者表示,随着这部法律为民营经济发展筑牢法治基石,民营企业必将在更优的营商环境中迸发出更强劲的活力。

  在杭州湾南岸,一座承载着两岸产业融合梦想的杭台两岸生物医药科技园正拔地而起,这座园区的缔造者李丽娜用27年跨越海峡的创业历程,体现一位台资企业家对大陆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坚定信心。

  在改革热土上锚定机遇

  1996年,当多数台商对大陆市场持观望态度时,李丽娜在兄长的支持下作出惊人决定——收购濒临破产的浙江永康市化学工业总公司(鹰鹏化工有限公司前身)。“那时的大陆就像待开垦的森林,充满未知却蕴含生机。”回忆起创业初心,她眼中仍闪烁着果敢。

  初入大陆,文化差异导致的管理冲突、技术与资金匮乏成为拦路虎,但李丽娜坚信“决心与方法能让企业起死回生”:她研读政策文件、向当地政府与业界请教,积极拓展人脉,最终引入战略投资者注入资金。在她的带领下,鹰鹏化工聚焦差异化研发,将“鹰鹏牌制冷剂”打造成为知名品牌,企业连续多年跻身中国化工500强。

  “大陆市场的包容性与发展潜力超乎想象。”李丽娜感慨,“只要肯扎根、敢创新,台资企业同样能在这里找到生长的土壤。”

  在政策导向中见证经济制度优势

  随着时代的发展,环保意识逐渐深入人心,传统化工行业面临着前所未有的严峻挑战。2014年,李丽娜敏锐地察觉到这一趋势。当时,浙江省杭州市提出了大气污染防治计划,她没有丝毫犹豫,毅然决定响应号召。“关停生产线意味着每年数千万利润的损失,但走老路终将被时代抛弃。”她力排众议关停五条高污染生产线,转向绿色科技——投资研发硫酰氟绿色熏蒸剂。

  从驻守实验室攻克缓释技术、残留检测等难题,到在零下二十摄氏度的冷库连续测试三天三夜,这项填补国内空白的技术最终通过国际认证,成为农业仓储环保标杆,年销售额破亿。李丽娜说:“民营经济座谈会强调的新发展理念,我们十年前就已在实践中受益。”

  2015年,“健康中国”上升为国家战略,李丽娜再次抢占先机,跨界生物医药领域,完成从“化工女王”到“生物科技探索者”的转型。“大陆的政策前瞻性为企业提供了清晰的发展坐标系。”她表示,“只要紧扣国家战略,企业就能在产业升级中实现跨越。”

  在融合创新中构建发展格局

  5月28日,杭州医药港的杭台两岸生物医药科技园将正式揭牌。这座斥资5亿元的平台,是李丽娜眼中“大陆市场需求与台湾研发能力1+1>2”的实践场。

  为打造两岸生物科技“桥头堡”,李丽娜遍访全球产业高地,邀请专家组成顾问团队,以“大陆患者需要先进医疗技术”为感召,连续三个月飞到台北说服计划赴新加坡创业的专家。“14亿人口的健康需求,就是生物医药产业最坚实的根基。”她分析,“台湾的研发优势与大陆的市场潜力深度融合,才能在全球竞争中突围。”

  在推动产业融合的同时,李丽娜构建起横跨两岸、链接全球的产业链生态:在安徽建设电子级氢氟酸生产线,打通萤石矿到高端氟化工供应链;与日本企业建立合资公司拓展国际市场。“我们努力的方向就是做横跨两岸、面向全球的产业生态圈。”她说。

  作为安徽省三八红旗手,李丽娜还将性别平等理念融入企业管理,协办长三角港澳台及多地女企业家交流活动,促成多个两岸女性创业项目合作。

  民营企业座谈会的召开,让李丽娜信心倍增、动力十足。如今,她以杭台两岸生物医药科技园为支点展开新布局:以优质的台湾生物医药尤其是精准医疗创新团队/企业为主,助力杭州医药港打造成具有重要影响力的生物医药研发平台;在安徽宣城建设两岸青年创业基地,提供“孵化+加速+产业化”全链条服务;发起成立“两岸女性科技发展基金会”,计划五年培养千名女科技人才……

  “实业报国不是口号,而是用一生践行的承诺。”望着即将开园的科技园,李丽娜的眼神中充满期待,“当两岸同胞在科技创新高地携手插旗,就是对民族复兴最生动的注解。”

中国妇女报要闻 1以生物医药为媒 构筑两岸经济新纽带 □ 中国妇女报全媒体记者 田梦迪2025-05-22 2 2025年05月22日 星期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