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妇女报全媒体记者 周玉林
在云南省玉溪市新平彝族傣族自治县桂山街道花苑商城的一间办公室里,钱锦正仔细核对本周的志愿服务记录。作为新平县为民社会工作服务中心的负责人,她和团队用5年时间,将1万元注册资金的初创团队发展成覆盖12个乡镇的专业社工组织。
2020年8月,在新平县妇联的推动下,钱锦等6名妈妈注册成立了这家民办非企业单位。如今,这支队伍已扩展骨干力量10人(均为女性)、志愿者80余名(90%为女性),成员包括行政事业单位编外人员、私营业主和全职妈妈,从理事长到志愿者都是“零薪酬”。
中级社工师赵文晶是团队的特殊存在。她每周六带着《个案介入记录表》走村入户,用专业方法分析困境儿童的社会关系。“有些孩子像小刺猬,需要慢慢接触。”赵文晶的“家庭生态系统图”已帮助解决多个复杂案例。
2022年,随着“一年覆盖、两年规范、三年提升”战略的实施,该中心实现全县12个乡镇社工站全覆盖。
在新化乡白达莫村,团队打出“扶残助残+留守儿童关爱”组合拳,36名残疾人获得生活照料和情感陪伴服务,4名留守儿童收到助学礼包。
在锦秀社区“宜家自治邻里爱”活动收集的300多份问卷中,有业主写下“希望增加亲子烘焙课堂”,独居老人则画下笑脸符号希望得到更满意的服务——这些需求将直接转化为社区服务的“精准清单”。
资金短缺始终是悬在头顶的剑。2024年“99公益日”,团队为事实无人抚养儿童筹款仅获5000余元,最终选定两个特困案例帮扶。每人2300元的激励金被分两次发放,配套三次“陪伴成长计划”:城乡儿童结对做饭、消防员带领触摸抢险车、心理专家通过沙盘游戏进行疗愈。
令人惊喜的是,资源整合产生了连锁反应——该县水塘镇一家培训机构主动提供免费课后托管,县城花店不定期捐赠鲜花慰问特殊家庭,社区文艺队用民族歌舞温暖孤寡老人……
这个“零薪酬”团队创造出人才孵化、资源转化、治理创新和情感联结的独特模式:通过“骨干带新手”,10多人考取社工证;企业捐赠物资变为“公益积分”,可兑换技能培训;多个小区300多份问卷催生“儿童议事会”,孩子们为停车位改造出谋划策;赵文晶发起的“心愿树计划”让620名困境孩子的心愿在爱心树上开花结果。
“她们用最少的钱办成了最暖的事。”新平县妇联负责人告诉中国妇女报全媒体记者,这支团队摸索出轻资产运营降低人力成本、嵌入式发展借力政府体系、生态化反哺让受益者成为志愿者三条经验。
截至目前,该中心招募志愿者参与志愿活动1000余人,累计服务3.6万余人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