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妇女报全媒体记者 韩嫣然
5月27日上午,2025文化强国建设高峰论坛:主流媒体系统性变革论坛在深圳举行,多位重量级嘉宾聚焦论坛主题进行分享,从人才变革、新媒体转型、数字转型等多个维度,为主流媒体在当下复杂媒体环境中的发展求变提供了宝贵思路。
“工作室”激发人才活力
媒体变革,关键是人的变革。在本次论坛上,多位嘉宾都强调了“人”在媒体变革中的重要性。
上海报业集团社长李芸提到,目前集团40岁以下青年员工约有3000人。如何培养好年轻一代、充分释放他们的活力,关乎媒体机构未来的发展。在纸媒转型压力下,媒体融合发展催生了“工作室”这一新型组织形态。
“以融媒工作室为创新试验田,探索轻量扁平灵活垂直的组织形态,先后打造200多个工作室,并对其中42个重点赋能,晏秋秋工作室等一批上报‘自己的大V’迅速成长。推行‘主理人’‘项目小组’等新机制,畅通专业人才成长通道。”李芸进一步阐述了集团在工作室探索方面的成果。
“中国日报有大大小小几十个融媒体工作室,我所在的起底工作室是其中之一。”中国日报社记者、起底工作室主持人徐潘依如说。
现场,中国社会科学院新闻与传播研究所所长胡正荣则从人才培养体系方面提出了建议。他建议改进全媒体评价体系,绩效分配为精品内容服务、向重点项目聚焦、向优秀人才倾斜。
新媒体转型既要深度也要温度
在今年全国两会期间,一条名为《我在人民大会堂哭了》的短视频走红网络。
这条视频由中国日报起底工作室推出。视频放弃抽象的政治术语,转而用最接地气的大白话,讲述了藏族人大代表格西王姆16年如一日深耕敬老院的故事,既有深度又有温度。纸媒试水新媒体,不能仅仅停留在形式上的改变,而应运用新媒体思维进行内容创作。
现场,徐潘依如分享道:“在信息爆炸的时代,观众更愿意先‘被看见’,然后才愿意‘看见你’。只有先赢得五秒钟的驻足,才有可能赢得五分钟的沉思。报道要有温度,传播才能有回响。”
主动拥抱数字化
数字时代浪潮奔涌而至,在此背景下,如何在AI赛道上抢占先机、跑出“加速度”,成为众多纸媒亟待探索的重要课题。
盐阜大众报报业集团社长周劲介绍,在纵向布局上,集团与浙报集团传播大脑公司在盐城合资成立技术公司,以原中央厨房为基础,加快建设AIGC平台、众媒云技术平台、AI工具集。横向上,与盐城市城市数据驾驶舱深度合作,拓展政务数据产品、政策快享项目、产业通项目。
上海报业集团也在AI赛道上积极探索前行,创新垂类大模型应用场景。界面财联社自主研发“财跃大模型”,实现八大场景自动写稿准确率达到98%以上,快讯内容产出提升3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