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届“全国十佳少先队员”、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文学研究所研究员意娜

红领巾引航 逐梦文化星河

□ 中国妇女报全媒体记者 陈姝

  □ 中国妇女报全媒体记者 陈姝

  5月的北京,郁郁葱葱。中国少年先锋队第九次全国代表大会隆重举行。

  “看到这个消息,让我想起了自己9岁时的经历。”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文学研究所研究员意娜回忆道,“那年我获得‘全国十佳少先队员’荣誉,是人生中重要的转折点——它让一个川西高原小城的藏族女孩第一次来到北京,看到了更广阔的世界。”

  这份早年的荣誉,如同埋下的种子,在她后来的学术道路上不断生长——从人民大学的博士生到社科院的研究员,从奥运火炬手到文化产业研究的开拓者,意娜始终在探索如何让文化成为连接人心的桥梁。

  追梦

  又是一年“六一”国际儿童节,街边商铺挂起了彩色气球,校园里传来孩子们清脆的欢笑声,这样充满童真的氛围,让已成为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文学研究所研究员的意娜,思绪不由自主地回到了那段充满梦想与好奇的童年时光。

  在川西高原康定,奔腾的折多河穿城而过,这座小城,是意娜梦开始的地方。

  受作家父亲意西泽仁的影响,儿时的意娜便对文学艺术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每当父亲伏案写作,意娜便在一旁用彩笔在纸上描绘书写着眼中的世界。

  意娜兴趣多样,爱好广泛,画画、写诗、作文,样样都喜欢,而父亲也十分支持女儿的爱好。“父亲让我学画画、写作,并不是要我以后以此为生,只是为了培养我的审美素养。”9岁以前,意娜就已经在《人民日报》等报刊上发表了自己创作的多件作品。

  因“兴趣广泛、好学不倦”,9岁那年,意娜被团中央和全国少工委评为第二届“全国十佳少先队员”。

  对于一个9岁的孩子来说,第一次到北京的经历格外难忘。“我第一次坐车路过天安门广场的时候,激动得哭了。”意娜回忆,在中南海怀仁堂发言、受到领导人接见、瞻仰毛主席纪念堂、在人民英雄纪念碑站一个小时的少先队岗——这些经历都深深印在她的记忆里。

  “那次北京之行让我有了一个理想,就是希望未来能够到北京读书。”意娜说,这个儿时的愿望,成为她日后努力学习的动力。

  “小时候的我,从没想过那些涂鸦和文字会改变我的人生轨迹。但保持对世界的好奇、勇敢追逐自己的梦想,就一定能成为更好的自己。”意娜说。

  探索

  进入中国人民大学求学后,意娜投身于各类文化相关的志愿和公共服务工作。“我相信,文化是连接人心的桥梁。” 

  2008年,意娜担任了北京奥运会火炬手。在长城上高举火炬,圣火映红脸庞的那一刻,她深刻感受到个人与国家命运的紧密相连。

  “荣誉不是终点,而是新的起点。”意娜加入了“人文奥运宣讲团”,足迹遍布国内外,向世界各地讲述北京奥运会的筹备工作和“三大奥运”的理念;她还参与主办人文奥运国际论坛,搭建文化交流的平台;在火炬传递期间,她走进德国的大学,分享自己博士生成长的真实经历,让世界看到一个多元、包容的中国。

  这段经历让意娜对文化的力量有了更深的思考:“文化不仅是属于过去的传统和创造,也是促进全球可持续发展的一支不可忽视的重要力量。”

  基于这样的认知,意娜开始参与联合国系统《保护与促进文化表现形式多样性公约》的工作。

  早在2005年,意娜就参与筹办了中国人民大学与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化研究中心合作的国际上第一个“创意产业国际论坛”,探索文化产业发展的新路径。

  2009年博士毕业后,意娜如愿来到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所做博士后,并在出站后进入民族文学研究所工作。

  从在校园里如饥似渴地汲取知识,到在世界舞台上讲述中国故事;从担任奥运火炬手感受使命担当,到深耕文化研究探索创新路径,意娜在成长的路上从未停止探索,始终在寻找更广阔的文化研究天地。

  传承

  探索之路的不断延伸,让意娜将目光聚焦到民族文化的传承与发展上。

  在意娜看来,年少时对家乡的观察,与现在对民族文化的深入研究有紧密联系。

  10多年来,意娜与同事们一起到各地深入调研,协调和帮助地方的非遗保护工作。“在5年的时间里,我逐段参与调研了中国全部边境地区的多民族生活区域。”意娜说。

  在深入基层调研的同时,意娜的学术视野也在不断拓展。2018年,她被推荐前往哈佛大学燕京学社访学一年。这段宝贵的国际交流经历,让她的研究视野更加开阔,也更深刻地理解了文化主体性和学术话语权的重要意义。

  意娜深知,文化传承需要创新。2012年,她联合云南大学等机构,发起“U40文化产业工作营”。“我们每年邀请近20名导师,为30名有志于参与该领域研究的40岁以下的博士生和青年教师提供一个导师制与课题制之外的培养方案与交流平台。”意娜说。12年来,有5个国家和地区的400多名青年学者参加了在云南、澳大利亚等地举办的12次学术版与国际版工作营。

  从9岁被评选为“全国十佳少先队员”,到入选国家万人计划青年拔尖人才,从康定小城走向中国社会科学院,意娜这个普通的藏族女孩,在党和国家的培养下,成长为具有国际视野的文化学者。在她身上,闪耀着新时代青年的担当与风采,也为更多人照亮了文化传承与创新的道路。

中国妇女报要闻综合 4红领巾引航 逐梦文化星河 □ 中国妇女报全媒体记者 陈姝2025-05-28 2 2025年05月28日 星期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