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仁堂股份:劳模精神闪耀生产一线

■ 杨颖

    吕建媛

    郭朝晖

    杨萌

    安鸿杰

    赵军

  ■ 杨颖

  同仁堂品牌自1669年创立,走过了350余年的发展历程,如今依然在中医药领域熠熠生辉。走进北京同仁堂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同仁堂股份)的各个生产基地,近距离对话一线职工,便能读懂这块金字招牌历久弥新的奥秘。

  同仁堂股份是同仁堂集团旗下的首家上市公司,以传统中成药的生产和销售为核心主业,安宫牛黄丸、同仁牛黄清心丸、同仁大活络丸、同仁乌鸡白凤丸等知名产品都出自这里。伴随着这些家喻户晓的产品,同仁堂股份也培养了众多优秀职工,他们追求“爱岗敬业、争创一流,艰苦奋斗、勇于创新,淡泊名利、甘于奉献”的劳模精神,保障产品品质,服务消费者健康。

  北京市劳模吕建媛:中药材炮制中感悟大局观

  今年是吕建媛将青春与热忱悉数倾注中药炮制技艺的第二十七年。五一前夕,她被北京市总工会评为北京市劳动模范。从青涩学徒到北京市级工作室负责人,从包装工到技艺精湛的“老师傅”,吕建媛的成长轨迹与中药炮制的炉火相伴,于细腻繁杂的工序里沉淀出对传统技艺的深刻领悟,也在四季更迭、药材轮转间演绎着“修合无人见,存心有天知”这一古训的生动内涵。

  1995年,带着一份对医药行业的懵懂期许,吕建媛考入了卫校学习中药专业。1998年,毕业后的她进入同仁堂,起初被分配到了外包装车间,尽管工作得心应手,她却常常遗憾:隔着包装的距离,总是难以感受到中药材真正的温度。干了一段时间后,吕建媛便主动申请调入药材前处理部门——中药炮制的源头工序。

  第一次触摸到未经加工的天然药材时,她形容“像是打开了一扇新世界的大门”:“每种药材的形态、质地都不同,处理手法千变万化。你得琢磨它为什么长这样?古人为何用这种方法炮制?”就这样,渐渐地,对吕建媛来说,过往书本上枯燥的理论被实践的趣味所驱散,知识变得鲜活起来:品类繁多的药材每一味都似携带着大自然的独家密码,或因土壤肥瘠,或因雨露多寡,或因采撷时辰,呈现出迥异模样。加工它们,成了一门“知遇”艺术,需洞察其禀性、顺应其特质,方能雕琢出良材。理论与实践的交融,让她逐渐体会到中药的深邃。

  但炮制车间的工作并不轻松。她常常需要在高温环境下将药材蒸炒炙煅直至药香四溢、膨大鼓起、质地酥脆……既要与时间赛跑避免火候过猛,又要忍受呛人的药烟与粉尘……吕建媛却从“苦”中品出了“甜”,她常感慨:“药材是大自然的馈赠,炮制是人与自然的对话,每一步都藏着古人的智慧。”

  在吕建媛的职业生涯中,六神曲的制作堪称一场里程碑式的淬炼。每次制曲都时值盛夏,暑气蒸腾。她身着工服,汗水湿透衣衫是常态。但对她来说,环境条件完全没有不可忍受,更难克服的是独自上手时的心慌:“看着师傅们操作时,觉得不过尔尔,直到自己上手,才发现环节繁复且环环相扣,稍有差池,发酵便易失控,药材气息、色泽、药效皆会蜕变。”

  她深知,难度不在体力的透支,而在细节的极致把控。于是化身求知海绵,抓紧机会向身边的师傅们虚心讨教,将每个知识点都记在心田。在前辈师傅的启发下,她开始深挖:为何是这个温度?为何在此时药坨出现这样的变化?于是,她将流程拆解、细化,从原料配比、药粉混合的时间,到湿料混合后“握之成团,触之即散”的状态,乃至发酵环境、特征的把控,力求每个步骤精准无误。

  经此一番打磨,她不仅雕琢出了合格的六神曲,更在内心里升级了对中药炮制的全新认知。首先,每个环节都要精益求精:“古人没有精密仪器,却能总结出最佳炮制方法。我们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更要精益求精。”其次,炮制要于精准中寻觅灵动、于传承中探索新径。简单来说就是“守正创新”:“一定要切实了解传统核心技艺的原理,然后在传承传统的基础上,再用科技手段优化流程、提高效率,但机器代替不了人的判断。”

  从事中药材炮制27年,吕建媛收获的不仅是经验和年岁的增长、荣耀勋章,还有生命态度的重塑。她直言“做药如做人”:“炮制不仅是加工药材,更是传递一种态度——对自然的敬畏,对生命的负责。”她还体悟到了中药里的“大局观”:“炮制中药不能只顾自己的工序,还要想着上下环节怎么衔接;做人也一样,常站在他人立场思量,方能搭建起理解的桥梁。”

  今年,吕建媛荣获了“北京市劳动模范”的称号。面对荣誉,她眼眸沉静,没有奢华喜悦:“这份奖是给所有中药人的。没有前辈的教导、没有企业的平台,我走不到今天。”对她而言,这荣誉也是一份沉甸甸的责任,是督促她不懈奋进的鼓点:“感觉肩上的担子又重了。”

  同仁堂劳模郭朝晖:守好中医药的生命线

  “中药材是中医药的根,鉴别工作就是守根的人。”北京同仁堂的药材仓库里,中药材鉴别工作室领办人郭朝晖每天都这样劝诫徒弟们:“同仁堂传承350多年的制药标准不能丢。只有守住药材真、优、纯的底线,中医药的千年智慧才能真正造福人类。”

  1998年,郭朝晖进入同仁堂制药厂,为了更好地学习中药材知识,让自己快速成长起来,他主动要求分配到前处理车间工作。“当时虽然苦点儿累点儿,但原料工作特别有技术含量。”回忆起初入行的经历,郭朝晖眼中仍闪烁着热忱。正是这份对药材的敬畏与好奇,让他选择了这条道路。

  转机出现在两次拜师机会。他先后师从同仁堂两位非遗传承人于葆墀和刘天良。“两位师傅像父亲一样,先教做人再教做事。”郭朝晖回忆道,“他们教导我‘一丝不苟、精益求精’,这种精神成为我一生的职业信条。”

  在跟随刘天良学习期间,有一次,师傅让他鉴别两种外观极为相似的药材。“我看了半天,还是拿不准。”郭朝晖说,“师傅没有直接告诉我答案,而是让我反复对比、琢磨,直到真正领悟其中的细微差别。”这种严谨的治学态度深深影响了他,也塑造了他日后“毫厘必较”的职业风格。

  面对日益复杂的掺假手段,他创新性地提出“四维鉴别法”,将传统经验与现代科技相结合:传统经验定性——依靠“眼看手摸鼻闻”等传统方法,快速判断药材真伪;现代仪器检测——借助电子显微镜、光谱分析等技术,精准识别细微差异;市场产地调研——深入药材原产地,掌握第一手信息,保证道地性更好;大数据预警系统——建立药材质量数据库,提前发现潜在风险。

  “现在掺假手段越来越隐蔽,所谓的‘科技与狠活’让人防不胜防,加上种植不科学,盲目追求生产效率,导致很多中药材质量难以保障,作为药材鉴定师,我们必须与时俱进。”郭朝晖说。曾经有一批高价红花,外观、气味均无异常,但用手握捏时感觉略有扎手。通过电子放大镜观察,发现表面附着极细微的增重物质。“这种掺假方式肉眼很难识别,一旦进入生产线,可能影响药效甚至危害患者健康。”最终,这批药材被果断退回,并促使验收流程中新增高倍放大镜检查环节。

  面对未来,郭朝晖计划重点攻克川贝母、柴胡、大黄等常用药材的鉴别难题。“这些都是大品种,涉及成药多,制定更精准的验收标准对企业意义重大。”在这个科技日新月异的时代,郭朝晖用他的匠心坚守着一个朴素而崇高的信念:让每一味药材都经得起良心的检验,让中医药这块民族瑰宝永远熠熠生辉。

  同仁堂劳模杨萌:让智能制造赋能传统中成药生产

  “一丸药就是一个承诺。我们要做的,就是让传承300年的制药智慧,通过我们的双手继续传承下去。”在同仁堂股份大兴分厂,杨萌用19年时光践行这句话。从统计员到车间主任,她的工作记录簿上钢笔字迹里浸着药香,生产线上却跳动着数字化管控参数。面对人工精益制造与自动化生产线并存的生产模式,这位300年老药铺的新时代传承人更愿用数据说话:“老祖宗的手艺要装进现代工业的模子,既要守住质量底线,也得经得起市场检验。”

  “2006年刚进厂时,我就是个普通的统计员。”杨萌回忆道,“但我对生产工艺特别感兴趣,一有空儿就往车间跑。”正是这份求知若渴的精神,让她在随后的几年里,几乎把每个生产工序都学了个遍。从合坨、制丸到内包、外包,杨萌不仅掌握了操作技能,更深入理解了每个环节的工艺原理。

  凭着这股对工作的激情与热忱,她先后担任过水蜜丸、口服液、散剂等剂型的车间生产主任,积累了多剂型的生产经验,还在生产科、配送车间担任过副主任,积累了丰富的管理经验。

  2022年,凭借过硬的专业素养和管理才能,杨萌被任命为丸剂二车间主任。面对这个拥有300多名职工、年产量巨大的“庞然大物”,她没有丝毫畏惧。“压力肯定有,但更多的是责任。”她说,“我要对得起领导的信任,更要对得起每一粒从这里出去的药丸。”

  在杨萌看来,传统中药工艺既要坚守,也要创新。她主导使用的“坨罐智能关联系统”,通过先进技术实现了从合坨到制丸的全流程追溯。“这个系统提高了我们整个车间生产线的智能化水平,为精准高效生产提供科学技术保障。”她自豪地说。

  近年来,杨萌还练就了一双精准把控工艺的“火眼金睛”。丸剂二车间常年生产的品种有80多个,她深入研究了品种特性,掌握了丰富的药品生产经验。在睡眠品种激活任务中,她根据工艺范围精准测算投蜜量与蜜水分,已顺利完成28个品种、84批次的试产任务;生产攻坚中,她突破技术瓶颈,将右归丸日产量提升3倍;面对大山楂丸、偏瘫复原丸等大兴分厂新品种,她总能敏锐捕捉工艺关键节点,对每个生产环节进行精细化管控,最终确保新品种顺利投产,为产品线的拓展与升级提供了坚实保障。也正是在杨萌的努力下,2024年创下车间中成药年产量的历史新高。

  如今,生产线已经大部分实现了自动化、智能化,杨萌依然对未来充满了期待。

  同仁堂劳模安鸿杰:将踏实的作风融入环保设备工作

  生活中总有一些人以其卓越的品质和无私的奉献精神,深深地感动着我们。同仁堂股份北分厂环保设备科副科长安鸿杰相信:“人生是一段段旅程的组合,只有每一步都踏实地走过,才能积累起丰富的经验和深刻的感悟。”

  从事环保设备工作不仅要求技术精湛,还要有处理复杂情况的能力。安鸿杰深知环保设备工作的重要性,因此无论遇到多大的阻碍,都始终坚持自己的信念,努力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面对困难,他选择勇往直前,这不仅是他个人品质的体现,更是他对环保事业的高度责任感和使命感。安鸿杰经常说,负责环保设备工作一定要有踏实的作风和甘于奉献的精神。

  2009年,大蜜丸蘸蜡机刚刚投入使用不久就出现了故障。由于是新机器,没有人熟知运行原理,安鸿杰在师傅的带领下,对照着图纸,对上百条线路和几十个电子眼逐一排查,最终将故障锁定在一根信号线上,找到故障点后,很快就修好了机器。“那时候是我技术进步最快的时候,过程虽然枯燥,但是就像侦探破案一样,一步一步慢慢来,真正修好的时候非常有成就感。”

  在“彩钢板改造”工程验收,炼蜜、温储蜜、温湿度监控系统安装等项目中,安鸿杰更是发挥自身优势,将设备改造、提升工作效率列为第一要务。有时为了确保设备正常运行,保障车间安全生产,他会从早上一直忙到第二天凌晨,全程盯在施工现场。

  在别人眼中平凡的工作,一样能够创造不平凡的价值。安鸿杰说,设备维修工作看似简单,但关乎整个厂区设备的运行安全、运行效率和产品质量,用不平凡的态度对待工作,才能实现自己和他人的价值。他热情的态度、负责的精神、卓越的追求,影响和带动着身边每一个人。

  作为资深员工,安鸿杰近年来也带出了不少优秀徒弟,为团队和行业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在“传、帮、带”的过程中,安鸿杰总结出了自己的经验:“对于年轻人而言,在环保设备工作或其他工作领域中,对工作价值的认可是首要条件。这种认可不仅能够激发他们的工作热情,还能帮助他们在面对困难和挑战时保持坚定的信念。其次需要不断地肯定和鼓励,年轻人的理论知识非常扎实,一旦他们找到了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实际成果的方法,就会迅速获得成就感,这种成就感又会进一步激发他们的创造力。”

  安鸿杰常用小说中的一句话鼓励自己:“真正的英雄是永远安静地走在人群中的人。”他用自己的行动诠释了什么是真正的英雄,也激励着身边的同事以同样的态度去面对工作和生活。

  同仁堂劳模赵军:扩大市场更好地服务消费者

  作为一线销售人员,同仁堂股份经营分公司品种运营事业部华南大区经理赵军说:“我们身后站着三个字,就是金光闪闪的‘同仁堂’,身为一线负责人,责任感促使我始终把消费者的健康需求和公司的健康发展放在心里。”

  入职同仁堂20多年,赵军先后扎根西南、华南地区,利用自己的一线销售经验,将大区销售额大幅提升。在较为薄弱的西南市场,赵军依据当地市场实际情况,在不放弃流量品种的情况下,积极寻找具有完备市场开发推动能力的经销商,最终将云贵川地区的销售规模增超约118.3%。

  “当时我选定了三个比较成熟的经销商,利用他们已有的地推队伍,结合同仁堂自身品种优势,加强社区宣传,扩大消费者对同仁堂品牌的认知,截至目前,已有超过100个品种在整个西南地区成功打开市场,并获得消费者的认可。”赵军回忆。

  谈及在西南地区的工作感受,他说:“我觉得我们要对薄弱市场有耐心,这一点是非常关键的,老百姓对生命健康的需求始终都是存在的,关键在于我们这么多品质好、疗效好的产品能不能触达到有需求的老百姓手中,随着终端工作的一步步推进,地区的认知度逐渐提高,触达网络逐渐延伸,就会逐渐形成一个多品种的发育状态,一旦形成一定的市场基础,最终一定会起到主力支撑的作用。”

  2021年12月,赵军全面接手华南区业务工作,并在此基础上成立了华南大区。2022年,新的一年,新的区域,新的市场,赵军对广东区域市场情况进行了全面摸排,制订了突破性的营销策略,提出了“城市化发展”思路,以城市核心二级为基础,以做透城市为目标,以城市分管业务员为抓手,深化“严管渠道、拥抱终端”的经营要求,实现区域市场的高效优质健康发展。随着线下终端占比的有效提升,广东区域迎来了高质量发展阶段。

  赵军所在的销售岗位,是一个充满挑战的领域,其中坚守底线往往是一项艰巨的任务。在多年的工作中,他一直保持初心,始终把纪律意识和规矩意识放在心上,营造了一个朝气蓬勃、和谐宽松、敬业爱岗、风清气正的工作氛围。

  带队伍,不仅仅是要带着大家共同拼业绩,更重要的是要让大家干净做人,干净做事。“把自己作为前线的战斗指挥官,自身正才能要求他人正,才有底气坦坦荡荡地带着大家一起向前冲!”赵军这样说。

  “万丈高楼平地起,风雨兼程多年来”,赵军用一言一行诠释着一名同仁堂一线业务人员的使命,时刻践行着“责任、担当、创造”的新时代同仁堂精神,用行动书写奉献的力量。

  在同仁堂股份,劳模们用坚守与创新诠释着“炮制虽繁必不敢省人工 品味虽贵必不敢减物力”的百年古训,以及“修合无人见 存心有天知”的自律意识。无论是吕建媛对中药炮制的精益求精、郭朝晖对药材鉴别的“毫厘必较”、杨萌对智能制造的积极探索、安鸿杰对环保设备的踏实奉献,还是赵军对市场开拓的责任担当,他们都在各自的岗位上闪耀着劳模精神的光芒。

  同仁堂的发展,正是由这样一群平凡而伟大的劳动者铸就。他们以匠心守护传统,以创新引领未来,用实际行动践行着“同修仁德、济世养生”的企业精神。未来,同仁堂股份将继续以劳模精神为指引,传承中医药文化,服务百姓健康,让这块金字招牌在新时代焕发更加璀璨的光彩。

中国妇女报专题 8同仁堂股份:劳模精神闪耀生产一线 ■ 杨颖2025-05-28 2 2025年05月28日 星期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