爷爷的故乡

■ 北京市海淀外国语实验学校 初一4班 乔语彤

  ■ 北京市海淀外国语实验学校

  初一4班 乔语彤

  翻开爷爷新出的散文集,让我对朦胧记忆中爷爷的故乡有了万千思绪。

  出生在北京的我并不喜欢爷爷的故乡,因为那里毕竟是农村,与城市差别很大。每逢暑假,我随爷爷奶奶回到故乡,炎热的天气、泥泞的土路和漫天蚊虫使我内心非常抗拒。我深知脚踏的是爷爷从小生活直到参军才远离的故土,但不懂事的我曾扬言再也不来这里了,脑海里浮现出爷爷无奈的神情。如今,看完这本散文集我明白了很多道理。

  从初生的婴儿到须眉花白的老人,爷爷的祖祖辈辈都生活在河北冀中平原的沃土之上。爷爷生在新中国成立前,那时全中国都在闹饥荒。爷爷一家人同冀中平原淳朴的农民一样,忍受着饥饿的煎熬,有时吃了上顿没下顿。爷爷为了不挨饿,从小就在地里寻找吃的,捡麦穗、拾红薯、挖野菜。爷爷的童年经历过如此的艰辛,难怪他经常对我说要珍惜食物,了解原因后,我才理解了他的良苦用心。

  爷爷总对我讲他的故乡安平县出了一位大作家,也是他崇拜的偶像——孙犁。抗战时期,孙犁在延安发表的小说《荷花淀》蜚声文坛,风靡全国,毛主席看后称赞孙犁是一位“有风格的作家”。爷爷从小学开始就喜欢读孙犁的作品,从中学踏进军营后,他一直追随孙犁的足迹进行文学创作,其中很多作品都有浓厚的乡土气息和孙犁的韵味。

  爷爷常说,参军后远离故乡的他像一只风筝,无论飞得多么远,总是被故乡的线牵着。爷爷深爱和眷恋着自己的故乡,他在思乡诗《远方》中写道:“远方究竟是何方?那是我梦的故乡;远方离我有多远?只能用思念来丈量。那记忆中的小河,是否还是金波荡漾;小船上的渔夫,双桨摇醒熟睡的太阳……”几十年的军旅生活,爷爷经常在梦中听到家乡滹沱河的浪涛声。他把一缕缕乡思化作一篇篇真情的散文,这些文章蕴含着他的初心,就像“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的荷花。

  开学前的夏天,我往往都是随爷爷返回家乡度过的。清晨,我帮爷爷奶奶把菜苗种到自家房前小菜园的土壤中。浇水时,我用小木桶取来水浇到菜苗上。每一棵菜苗都是一个小生命,在我手下成长。我觉得这就像爷爷故乡的一草一木,养育了一代又一代人。

  如今,爷爷的故乡已不再是那个让我抗拒的地方。它是承载爷爷往年岁月的港湾。我愿带着爷爷对故乡的情思,将它的故事继续传承下去,使之永远流淌在岁月的长河中。

  点评:

  小作者围绕“爷爷的故乡”展开,清晰展现了故乡对爷爷及“我”的意义,情感欲扬先抑,从前面对故乡的抗拒到后面的理解、珍视、留恋,过渡自然。对爷爷的形象刻画生动,使人物更加立体也极具生活气息。整体语言朴实写意,结构完整,是一篇不可多得的记叙文佳作。

  (指导教师:闫亚伟)

中国妇女报新作 3爷爷的故乡 ■ 北京市海淀外国语实验学校 初一4班 乔语彤2025-06-15 2 2025年06月15日 星期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