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妇女报全媒体记者 王江平
“家风是家庭的根基,根深方能叶茂。”日前,全国基层理论宣讲员阿娜尔汗·阿斯卡尔在家庭文明建设活动中,以生动的比喻诠释家风的力量。
近年来,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伊犁哈萨克自治州妇联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创新构建家庭教育服务体系,通过体系化建设、精细化服务、社会化联动,让科学的家庭教育理念如春风化雨般滋养万千家庭,为基层社会治理注入“家”力量。
“家长课堂”开到了家门口
“原来孩子的叛逆期需要这样引导,这场讲座解开了我多年的困惑。”6月19日,在察布查尔锡伯自治县乌宗布拉克农村社区“石榴花”家庭教育指导服务站,社区居民张圣娅在听完专家讲座后感慨道。
据了解,伊犁州妇联构建“资源整合+服务优化+机制保障”工作模式,已建成47个家庭教育指导站,实现村(社区)家长学校全覆盖。为确保服务质量,伊犁州妇联组建了33人的跨领域专家智库,为基层家庭提供精准化、专业化指导,让科学育儿理念真正走进千家万户。
“专家来到家门口指导,这样的服务既专业又暖心。”伊宁市家长孙继权说。如今,这些遍布城乡的家庭教育指导站已成为传播好家风、好家教的重要阵地。
家风家教“润”进千万家
6月20日,在新源县喀拉布拉镇,全国优秀基层宣讲员贾那尔·奴尔木汗和爱心妈妈志愿者服务队深入牧区,将移风易俗宣讲送到牧民帐篷前。“把政策编成牧歌,将道理融入奶茶香,这样的宣讲大家最爱听。”贾那尔·奴尔木汗笑着说。
结合地域特点,伊犁州妇联创新打造“集中讲+庭院讲+马背讲”宣讲矩阵,让家风宣讲既有泥土气,更有家国情。特克斯县喀拉托海镇,宣讲员以“奶茶会”形式解读惠民政策;昭苏县草原牧场,“马背宣讲队”穿梭于牧民定居点;霍城县清水河镇,家风故事会被搬进农家小院。今年以来,伊犁全州开展各类家风宣讲240余场,惠及群众超万人次。
此外,伊犁州妇联创新打造“线上+线下”立体化宣教平台。线上“石榴花”云课堂通过系列家庭教育短视频,让科学教育理念触手可及。线下“家教润心·成长同行”品牌活动以27场“最美家庭故事会”,用“身边人讲身边事”的方式,让优良家风可触可感。
爱心帮扶“暖”在心坎上
在霍尔果斯市伊车嘎善锡伯族乡,“爱心妈妈”顾秀英在晨曦中为留守儿童送上热腾腾的早餐,并轻声叮咛:“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今年66岁的顾秀英告诉记者,她是土生土长的伊犁人,从小就和不同民族的孩子一起玩耍、一起成长,大家相互尊重、相互帮助、团结友爱。在她看来,民族团结就像吃饭喝水一样,是融入生活中、刻在骨子里的习惯。
“我们伊车嘎善村有汉族、锡伯族、哈萨克族、维吾尔族等十几个民族,我们一起生活,大家都很好,彼此的关系也很融洽。”顾秀英表示,10年来,她用“勤俭持家”的言传身教、“邻里相扶”的温暖援手、“家和万事兴”的生活智慧,将优良家风化作春风细雨。在她的带动下,已有149名妇女加入这支“爱心妈妈”队伍,将孝老爱亲、团结互助的好家风播撒到千家万户。
近年来,伊犁州妇联通过“爱心妈妈”结对关爱行动,将传统家训融入现代公益。在沪伊“石榴花”先心病儿童义诊中,不仅为144名儿童带来健康希望,更在17名赴沪治疗患儿的家庭中播下“知恩感恩”的家风。在“春蕾计划”“两癌救助”等项目中,1.2万人次妇女儿童既获得物质帮扶,又在“自强不息”“积善成德”的家风浸润中重拾生活信心。
伊犁州妇联相关负责人表示,从“家长课堂”到马背宣讲,从专业指导到爱心帮扶,伊犁州妇联以系统化的工作体系、多元化的服务载体、人性化的关爱举措,构建起家庭教育新生态,让好家风成为社会和谐的基石,为新时代家庭建设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