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妇女报全媒体记者 姜军旗
六月的南留南村,千亩果园硕果盈枝。桃树、樱桃、玉露香梨挂满枝头,农家客栈迎来暑期第一批游客,塑胶步道上老人们悠闲散步。谁能想到,这个荣获“太原市美丽宜居示范村”的美丽乡村,十年前还是阳曲县黄寨镇唯一的贫困村——村道坑洼、窑洞破败,人均年收入不足3000元。
改变始于2015年春天。太原市交通运输局女干部尤变清背着行军包来到南留南村,开启了她的十年驻村帮扶。十年来,这位“城里来的扶贫女干部”用军人般的坚韧和女性特有的细腻,带领村民蹚出一条“党建强村、产业富村、生态美村”的振兴之路。2021年,她荣获“全国脱贫攻坚先进个人”称号,成为飘扬在乡村振兴一线的最美党旗。
只要为民办实事,大家都会把你当自己人
“男的都干不成事,来个女的能干啥?”2015年3月,当尤变清第一次以扶贫队员身份走进南留南村时,迎接她的是村民怀疑的目光。这个由5个自然村组成的行政村,531户中有126户建档立卡贫困户,村集体经济为零,村民靠天吃饭。
要想改变村民的看法,必须干出几件实事来。为了能够深入了解村里的情况,她吃住在村里,“与村民同吃一锅饭、同住土窑洞、同干农家活、同算增收账、同谋发展路”。夏日夜晚,她打着手电走遍5个自然村开“院落会”;寒冬腊月,她自掏6000多元为每户贫困户送棉被。村民郭拴艮回忆道:“尤书记总揣着个笔记本,谁家孩子上学、老人看病、地里收成,她都记得清清楚楚。”
“刚到南留南村时,村里道路坑坑洼洼,一到雨季更是泥泞难走,村子里到处是柴堆、煤堆、垃圾堆。”回忆起十年前刚驻村时的场景,尤变清仍记忆犹新。“村庄要想富,就得先修路。”结合派出单位的实际情况,尤变清将突破口放在了修路上。
驻村第一年,驻村工作队结合自身的优势,向市交通局争取资金,实施完成了3.8公里5个自然村的村村通道路建设,成功解决了村民出行难的问题。
在贫困户张建刚家走访时,尤变清看到,因意外高位截瘫的张建刚蜷缩在破败的土炕上,老母亲因悲伤过度几近失明,上高中的孩子面临辍学。“扶贫先扶志”——尤变清暗下决心。她每周上门谈心,协调残联捐赠电动三轮车,帮助申请助学贷款。三年后,张建刚不仅开起小卖部,还成为村里的“励志典型”。
“只要办实事,村民就会把你当自己人。”渐渐地,只要提起这位“城里来的女扶贫干部”,村民都会竖起大拇指。
2017年7月,尤变清担任驻村第一书记。她发现村党支部三年未发展新党员,组织生活流于形式。“帮钱帮物,不如建个好支部”,她从规范“三会一课”抓起,创新“田间党课”“果园主题党日”,把组织生活开到生产一线。
针对党员年龄老化问题,她重点培养返乡青年。果树种植能手杨三棉在尤变清鼓励下入党后,带动20多户村民发展经济林;退伍军人兰勇担任支委后,牵头建成村集体光伏电站。如今,南留南村党员从28人发展到45人,平均年龄下降12岁,党支部连续5年获评县级“红旗支部”。
为破解“干部干、群众看”的困局,尤变清推动建立“党员责任区”,36名党员包联126户脱贫户,亮身份、作承诺。在修建污水管网时,老党员郭拴艮率先拆除自家院墙;发展农家乐时,党员户带头改造庭院。村民杨三棉说:“党员带头干,我们跟着干,心气就起来了!”
只有产业兴旺,乡村才能真正振兴
“脱贫致富,产业是关键。”2016年年底,南留南村实现整村脱贫摘帽,但在尤变清看来,要想巩固脱贫成果,实现乡村振兴,就必须找到增收致富的产业。她带领村“两委”遍访农业专家,根据村子毗邻太原市区、方特乐园的区位优势,决定发展“观光农业+乡村旅游”。
2018年春,尤变清顶着质疑声,动员村民将1200亩坡地改种经济林。没有启动资金,她跑遍省市部门争取项目;缺乏技术,她请来农科院专家驻村指导;担心销路,她带着样品闯超市、跑展会。如今,桃树、樱桃等6大类果树进入盛果期,亩均收益超万元,是传统作物收益的15倍。
为延伸产业链,她推动建设10家农家客栈、20户农家乐,打造“春赏花、夏摘果、秋观叶、冬民俗”的全季旅游模式。2023年,村里举办首届“白水杏采摘节”,5天销售20万斤,带动户均增收5000元。站在观光亭俯瞰连片果园,尤变清笑言:“当年村民说我是‘瞎折腾’,现在都夸这是‘绿色银行’。”
“尤书记,天然气通了!”“尤书记,路灯亮了!”每当村里有新变化,村民总爱第一时间和尤变清分享。驻村以来,她累计争取资金2000余万元,实施30多个民生项目。
让尤变清最骄傲的是村里的“三通工程”:修通5个自然村8公里柏油路,让村民告别“晴天一身土、雨天两脚泥”;接通天然气管道,终结烧煤取暖历史;建成污水集中处理站,中水达到饮用标准。她还协调成立阳曲县首家“爱心超市”,建立“孝善基金”,评选“最美婆媳”;为留守儿童开设“四点半课堂”,联系企业资助12名大学生。
在村民眼中,尤变清是敢啃硬骨头的“铁娘子”。2018年她拖着重病之躯推进村道硬化,术后40天就返回岗位;2020年疫情暴发,她连续83天守在村口防疫点;为推销滞销水果,她放下“面子”直播带货,被网友称为“杏花姐姐”。
但这位“铁娘子”也有落泪时。驻村期间,90岁老母亲双目失明,她只能托付妹妹照顾;儿子中考那年,她连续三个月没回家。“这些年最愧对家人,但看到村民的笑脸,一切都值得。”在驻村日记中,尤变清这样写道。
2020年,尤变清被评为山西省“模范第一书记”,同年被太原市妇联授予“太原市巾帼建功标兵”荣誉称号 ;2019年,南留南村荣获“太原市美丽宜居示范村”,2021年,尤变清被中共中央国务院授予“全国脱贫攻坚先进个人”。
如今的尤变清仍奔波在乡村振兴一线:谋划500吨冷库建设,推进树枝粉碎厂项目,筹备农民电商培训……“脚下沾有多少泥土,心中就沉淀多少真情。”在尤变清心中,早已把自己当作了真正的南留南村人,“只要乡亲们需要,我会一直守在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