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公安检查站唯一女站长李向丽的7年缉毒传奇

以血肉铸国门 用伤疤写忠诚

□ 中国妇女报全媒体记者 周玉林

  □ 中国妇女报全媒体记者 周玉林

  在云南省永仁县的省际交通咽喉处,永仁县公安局永定公安检查站宛如一道不可逾越的铜墙铁壁。

  站长李向丽,这位身经百战的女警,用10余处战斗伤疤镌刻出最坚韧的云南北大门印记。勋章柜里的荣誉奖章与破损的防刺背心无声地诉说着她七载春秋直面生死、守护安宁的铁血传奇。

  刀尖上的“露脸者”:每一次查缉都是生死博弈

  “检查站的工作,是把脸亮在犯罪分子的枪口下。”李向丽摩挲着勋章柜里那截断裂的防刺钢条,道出了公开查缉的特殊凶险。

  作为云南省唯一的女检查站站长,她带领的团队必须直面日均2万余辆次的车流,将面容毫无保留地暴露在潜在危险中。这种“露脸缉毒”的工作性质,注定每一次盘查都是生与死的较量。

  2019年的一个清晨,一名怀抱襁褓的女子在检查时突然将婴儿摔向地面,当孩子被狠狠砸向水泥地面的瞬间,李向丽几乎本能地飞身扑救。接住孩子的刹那,她的中指传来清脆的骨裂声——皮肉翻卷的伤口下,白森森的指骨几乎完全断裂。事后证实,这名女子竟是一名涉毒逃犯。

  医生摇头感叹:“再偏半公分,这根手指就保不住了。”而这样的生死瞬间在李向丽的从警生涯中绝非孤例。食指上那道匕首劈砍的弧形疤痕,记录着她与毒贩搏斗的惊险;小腿膝盖处的伤口,诉说着她在上千个物流包裹中检查6小时,最终从一箱伪装成茶叶的物流包裹中查获1.1公斤海洛因的传奇。

  面对“为几克毒品拼命是否值得”的疑问,李向丽的回答斩钉截铁:“毒品一旦过境,毁掉的就是成百上千个家庭。我们多守下一克,内地就少一份危害。”这句话,成为整个检查站的座右铭。

  极端环境里的“守门人”:伤疤与星月同辉

  永仁县地处滇川交界,独特的地理位置使其成为禁毒前沿阵地,也让检查站民警承受着超乎想象的考验。

  盛夏时节,这里温度达到30度,厚重的防弹背心裹着浸透汗水的警服,在皮肤上勒出一道道血痕;隆冬季节,金属安检设备冷得刺骨,大雨卷携着寒风常常将大伙儿冻得嘴唇发紫。

  更让人难以忍受的是执勤区的蚊虫——每到暴雨来袭,执勤岗周边蚊虫的尸体层层堆积成小山丘。李向丽的小腿上,新旧不一的蚊虫咬痕密密麻麻,有的甚至已经结痂留疤。

  长期的噪音环境让她的听力严重受损,可每当年轻民警在暴雨中视线模糊时,依然能听见她沙哑却坚定地提醒:“再仔细些!每个细节都可能关乎生死!”

  在李向丽的带领下,检查站48名队员创造了连续7年查缉“零失误”的奇迹,荣立集体二等功2次、三等功1次,她自己也成了公安部一等功荣膺者。

  勋章背后的誓言:让云南北大门坚不可摧

  公安部一等功奖章在灯光下熠熠生辉,与李向丽身上的伤疤形成震撼对比。

  2019年,来自9个发展中国家的禁毒官员在实地考察时,被这支队伍在极端条件下创造的成绩深深震撼。当外国同行问起伤疤时,李向丽淡然一笑:“这些痕迹是毒贩给我颁发的‘另类勋章’。”

  面对“为何不申请调岗”的关切,她的目光望向检查站上的国徽:“我的脸必须露出来,就是要让那些妄图越境的不法分子记住——云南北大门有一群永不退缩的守护者!”这句誓言成了检查站墙上的巨幅标语,也化作了全体民警心中永不熄灭的信念。

  暮色中的检查站车流如织,李向丽额角新添的蚊虫包还在红肿,防弹背心下的旧伤隐隐作痛,但她依然挺直脊梁,带领战友们走向下一辆待检车辆。

  在祖国西南边陲,这位满身伤疤的女警,正用生命践行着“守土有责、守土尽责”的庄严承诺,让云南北大门成为犯罪分子无法逾越的钢铁防线。

中国妇女报妇女工作 3以血肉铸国门 用伤疤写忠诚 □ 中国妇女报全媒体记者 周玉林2025-07-01 2 2025年07月01日 星期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