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假游:从“复苏性增长”转向“结构性升级”

  毕业旅行,揭示的是一代人对存在感的集体追寻。这是一场以青春为名的远征,更是一场盛大的存在主义实践。“在夏塔古道摔了满身泥,却终于看清未来要走的路——这才是真正的成人礼。”

  暑期亲子游市场呈现出显著的结构性升级与需求分化,亲子客群主导、深度体验崛起和小众目的地爆发成了核心趋势。

  2025年暑假旅游市场充分表明了消费者对于“松弛感”的渴望,对程式化旅行的厌倦,从“看风景”转向“过生活”,从“打卡式观光”转向“情绪价值优先”,人们更强调个性化与精神满足,讲求在慢节奏中重构人与地方、人与人之间的情感联结。

  ■ 沈荻

  一年一度的高考和期末考结束,学生们盼望已久的暑假到来,而今年的暑假旅游市场早已准备就绪。针对不同兴趣和预算的消费群体,推出了更为丰富多元的产品,覆盖国内深度游、网红打卡、文化研学、户外探险等多个主题,融合在地文化、科技服务与互动体验,紧扣各位学生与家长们“减压释放”与“仪式感”需求。

  来自航班管家的预测数据显示,今年暑运期间,仅民航方面的整体旅客运输量预计将达到1.5亿人次,同比增长5.4%;预计执行客运航班106.1万班次,同比增长3.9%。需求升级、供给上新、差异化的文旅体验正带动旅游出行产业链全面升温,为“夏日经济”注入强劲动能。

  毕业游:多人组队为主流,“轻徒步”成爆款

  一位朋友的孩子,早在高考前就跟家长订下盟约,考试结束后,要跟几个朋友一同外出旅行。在18岁的夏天,与一群同龄人去探索新世界的地图,是他们送给自己的一份 “成年礼”,也象征着一段人生新旅程的开启。

  多人组队,已经成了毕业游的主流。如今只要在小红书上发布寻找毕业旅行搭子的消息,就会招来志同道合的跟帖者,倘若人数足够多,还可以组成小型旅行团,一起订房包车。年龄相仿的青年人,总能自然而然地在旅途中找到共鸣。

  近日,我在三亚海滩上就遇到一个临时组建的“旅游团”,一群刚刚高考结束、从天南海北凑到一起的孩子们,请我在夕阳下为他们拍大合照,看着他们充满活力的剪影,令人心生羡慕。旅行不是一场孤独的游戏,而是成了共享集体情感的载体。

  2025年暑期旅行彻底抛开了传统旅游的思维局限。据网络平台数据统计,高考结束后,成都“五黑房”电竞酒店订单上涨了40%,学生白天逛宽窄巷子,夜间撸串开黑,声称这是他们的“电竞旅修”;江西流坑古村推出“状元楼探秘”,考生触摸千年木雕以求“沾学霸灵气”。历史系学生直言:“站在董氏宗祠里,比教科书更震撼——仿佛穿越回古代科举现场。”

  “共享”“主题化”“深度体验”是这一代年轻人对于旅行的全新注解。日前,安吉“深蓝计划”矿坑咖啡馆单日销量达8818杯,创全球纪录。央视定义的“村咖文化”在此爆发——大学生群体热衷“白天捏陶、晚上喝特调”的慢生活,小红书相关笔记超10万篇。

  “跟着演唱会去旅行”,一些活动社团结合明星演唱会举办地(如成都、南京),推出了“门票+酒店+接驳”打包产品,演唱会旅行套餐单价超5000元。精打细算与一掷千金并存,千元一张的演唱会门票是必须要买的,住宿拼房则可以人均节省200元,价格敏感与情绪奢侈悖论共生,该省则省,毕竟花的还是父母的钱。

  “武功山徒步营”的两天一夜高山草甸穿越路线,是专为毕业生设计的轻量化装备方案。参与者夜间扎营观星,清晨徒步云海,观金顶日出。据途牛数据,此类“轻徒步”产品预订量同比上涨150%,西双版纳雨林4公里徒步、哈巴雪山露营环线也成了爆款。一名广州大学生在社交平台分享道:“躺在帐篷里和室友聊到凌晨三点,星空下突然懂了‘人生是旷野’的意义。”

  在体验式旅行大行其道的同时,以逃离人海为目标的小众旅行地的崛起,更是将这个夏天的青春仪式感推向了高潮。去哪儿平台显示,阿克苏、喀什等地订单增长了140%,毕业生选择理由直指“逃离城市”:“在城市卷了四年,只想在赛里木湖的风里发呆。”

  而免签政策更是推动了小众目的地爆发式增长:中东非(坦桑尼亚)、南美(智利、古巴)出游人数同比增幅超100%。

  2025年毕业旅行,揭示的是一代人对存在感的集体追寻。这是一场以青春为名的远征,更是一场盛大的存在主义实践。“在夏塔古道摔了满身泥,却终于看清未来要走的路——这才是真正的成人礼。”

  亲子游:拒绝走马观花,游学产品“精专化”

  与以“自由”为主题的毕业游不同,亲子游则是家长们寓教于乐、与孩子培养感情的好时机。往年以国外研学、游学为主题的旅行产品,以“国外一流高校”的标签吸引了众多家长,而如今家长们的视线开始更多地聚焦于与孩子一起感受沉浸式的旅行体验。平台数据显示,今年的国内“亲子游”订单比往年同期增长了40%,而“小众深度体验”旅游线路,则比往年同期增长了205%。

  2025年暑期亲子游市场呈现出显著的结构性升级与需求分化,亲子客群主导、深度体验崛起和小众目的地爆发成了核心趋势。

  国内亲子游增长的三个方向:一是非遗深度游,如湖南岳阳“大熊猫保育研学+岳州扇制作”和西双版纳的“雨林穿越+象粪造纸工坊”线路等;二是红色旅游创新,如上海的“红色巴士+主题红船”、井冈山的“红军体验营”等;三是主题乐园升级,上海乐高乐园、迪士尼乐园推出全场景亲子产品。

  游学产品“精专化”。比如惠州日报国际旅行社推出的四条特色游学线路重庆魔幻山城游、江西人文诗意游、北京古都研学游和中大名校体验营,把课本知识与实地体验结合起来。“北京古都线”串联故宫、长城、颐和园等课本景点,加入奥运场馆夜游和清华校园参访,强化历史与现实的互动体验;“江西人文线”聚焦庐山三叠泉(李白诗境实景)、白鹿洞书院(朱熹讲学地)、景德镇陶艺工坊体验,将语文知识转化为沉浸式场景;“重庆魔幻8D线”推出了816核工程遗址探秘+洪崖洞夜游+武隆天坑地质考察,结合《变形金刚》取景地打卡。

  针对低龄儿童家庭的短途高频产品,也成了都市人“微度假”的热门线路:广州正佳极地海洋世界夜宿项目(与企鹅共眠)、广东科学中心“AI未来实验室”(儿童编程机器人),主打“科普+娱乐”;成都西岭雪山四季研学(夏季主题是高山植物鉴定+星空观测),房源预订需提前60天,以生态轻奢为卖点。

  一些家长不再满足“打卡式游览”,利用长假带孩子离开大城市,到大理、伊犁、腾冲等慢生活城市进行“长居体验”。民宿平台上,以“周”和“月”为单位的短租旅行方式,正在形成一种新风潮。在大理,一家人租下整月的小别墅,每天清晨,迎着阳光起床,给院子里的鲜花浇水,带着孩子去逛菜市场,下厨煮食,夕阳时分,全家人一起环海骑行;在芒市,在树包塔下啜饮泡鲁达,听山顶的大金塔传来诵经声,看穿着七彩筒裙的傣族少女款款走过,这里的人均消费仅需泰国的1/4,妥妥的东南亚风情平替;在莆田南日岛,家长带着孩子赤足赶海,在码头与渔民对话,购买新鲜的海产,品尝自然与海风的鲜味,将成为孩子一生中难忘的童年体验。

  今年暑假旅游市场充分表明了消费者对于“松弛感”的渴望,对程式化旅行的厌倦,从“看风景”转向“过生活”,从“打卡式观光”转向“情绪价值优先”,人们更强调个性化与精神满足,讲求在慢节奏中重构人与地方、人与人之间的情感联结。

  数据显示:今年暑假出游亲子家庭占比超60%,同比2024年进一步提升,成为暑期消费绝对主力。出游人数同比增长70%,交易总额(GMV)增长80%,显示消费能力显著提升,市场从“复苏性增长”转向“结构性升级”。

  总之,2025年暑期游市场以深度化、情感化、稀缺性为核心,推动行业从规模扩张转向价值升级。从业者需紧扣“沉浸式内容设计”与“资源差异化”,以应对消费升级与竞争重构的双重变局 。

中国妇女报爱生活 文旅 8暑假游:从“复苏性增长”转向“结构性升级” 2025-07-01 2 2025年07月01日 星期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