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气候变化和性别不平等双重挑战

全球南方妇女绽放坚韧之光

□ 赵子辰

    阿比·达蕾获奖照片。 图源网络

  □ 赵子辰

  近日,来自尼日利亚的女作家阿比·达蕾的新作《故我咆哮》在英国海伊文学节首届长篇气候小说的评比中勇夺桂冠,这也是全球南方气候小说首次获此殊荣。小说通过描述尼日利亚的一个村庄如何将干旱和环境恶化归咎于女性,揭露批判了尼日利亚乡村的村民对环境科学的无知以及将女性污名化的传统糟粕。《故我咆哮》的获奖,不仅突出了尼日利亚乡村女性的生存问题,也将气候变化与全球南方的性别议题呈现在公众视野中。

  性别不平等限制尼日利亚乡村女性发展

  “气候变化对尼日利亚乡村女性的生活影响很大,给她们带来的生存困境比人们想象得更加严重。”这是阿比·达蕾在获奖感言中的感慨。小说中伊卡迪村所在地区持续干旱,村民将之归罪于女性谋杀犯和小偷,认为是罪恶的女性触怒了雨神,于是将她们丢入河中,作为献给雨神的祭品。这种将地理环境和气候的恶劣变化如干旱、洪水等,归罪于女性的例子在尼日利亚乃至非洲的其他一些国家并不鲜见,很大程度上反映了非洲国家妇女作为“第二性”的生存状况。

  当前,性别不平等仍然是尼日利亚等非洲国家女性面临的重要问题,而制约尼日利亚女性社会地位的主要因素之一是当地的女性教育普及落后。农村地区一直是尼日利亚教育实施的薄弱区域,其中女性情况更糟。无论是在城市还是在农村,女性的入学率普遍低于男性入学率,并且随着年级的升高,女性入学率则越来越低。在尼日利亚城市中,小学的女性入学率为70.6%,中学的入学率为45.7%;但是在农村,小学的女性入学率约为52%,中学只有25.9%,将近一半的女性属于全文盲。

  受教育的缺失极大程度地限制了尼日利亚农村女性的思维发展,使得许多农村女性屈服于各种各样的不公平对待,导致女性一直处于弱势地位,陷入恶性循环的怪圈。

  世界经济论坛每年都会发布《全球性别差距报告》,该报告主要通过教育程度、经济参与和机会、健康和生存、政治赋权这四个关键纬度对性别平等现状进行评估,其中女性受教育程度在评估中的占比很大。根据世界经济论坛2025年发布的最新报告,尼日利亚在榜单上的148个国家中排名第一百二十四。可见尼日利亚独立后虽然致力于发展国民教育,但对性别差异还不够重视,仍存在诸多问题。

  气候变化对全球南方妇女的危害

  气候变化不仅是环境问题,也是社会问题。近些年来气候变化引起的洪水、干旱、台风等极端气候灾害事件在全球范围内频发,然而,当迫切需要采取行动应对灾害时,却往往忽略了追问受灾害影响的人群的具体身份。事实上,受气候变化和环境恶化影响受害最深的就是贫穷的乡村及妇女,且大多分布于全球南方。

  在全球南方的部分地区,受宗教和传统性别观念的影响,许多女性在教育、经济和社会地位等方面遭受不平等待遇,无法参与正常的经济社会活动以获取生存资源,只能选择农耕维持生计。而由于缺乏现代灌溉设施和耕种技术,传统农耕的收成情况几乎完全依赖于气候。多重因素的综合影响下,女性在面对气候变化时的脆弱性尤为突出,其生活状态会随着当地生态系统受损程度的增加而恶化。

  在非洲加纳东部地区的村庄,农作物每年只有一个生长周期,所以每年的收成都依靠雨季的降水量;在非洲东部的乌干达,因为长期的干旱,当地的家庭暴力、性虐待以及女性生殖器切割的比率均有所上升;在南亚地区的巴基斯坦和孟加拉国,经历洪水和飓风等灾害后,针对妇女的暴力事件也呈现增加趋势。联合国开发计划署指出,气候变化导致的自然灾害往往会加剧针对妇女的暴力行为。

  气候变化与全球南方妇女的参与

  据统计,全球70%的农民是女性,她们生产了全球60%~80%的粮食作物,并且积极抵制乱砍滥伐和滥用化学方法耕种等行径。尽管面临种种困境,全球南方妇女已经开始在应对气候变化中展现出了强大的适应力和创新力。

  在肯尼亚,旺加里·马塔伊于1977年创立“绿带运动”,动员农村妇女种植树木,对抗森林退化、土壤侵蚀、水资源短缺和贫困问题。她将环境保护与妇女赋权紧密结合,给予参与“绿带运动”的女性一定的经济补偿,还普及生态管理技能,帮助女性提高社会地位。同时,马塔伊还公开反对政府和开发商腐败的森林砍伐项目,甚至一度因此入狱,但在她不断地努力下,最终促成相关政策调整。据统计,在非洲有超过3000个女性团体参与了“绿带运动”,并成为非洲草根环保运动的典范。2004年,马塔伊成为首位获诺贝尔和平奖的非洲女性,被联合国列为典范,证明女性的基层行动不但能拯救环境,同时也能改善女性的社会地位。

  在资源有限的情况下,全球南方妇女通过运用并推广原生态种植方法、建立种子库等手段,积极推动可持续解决方案。在全球南方许多地方,女性是代代相传的传统知识的守护者,这些知识成为她们实践可持续土地管理的宝贵经验。在印度的乌格拉帕利村,村民曾十分热衷于采用化学耕种的方式来种地,即大量使用化肥、农药、除草剂等,严重破坏了土壤质量。于是,村子中的女性积极推进自然耕种和生态农业,严格控制农药的使用和转基因农作物,提倡更健康的自然耕作方式,经过一段时间的实践后,村子中的土地和水源有了明显的改善。

  在国际领域,众多妇女权益组织通过积极参与全球气候谈判进程,致力于将性别平等原则纳入国际气候政策框架,为全球南方妇女争取权益。2017年,时任斐济总理姆拜尼马拉马和妇女环境与发展组织一起推动了《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通过了首个性别行动计划,旨在增强女性在气候政策和决策中的参与度。另外,在《巴黎协定》签订的过程中,妇女环境与发展组织与其他妇女团体一起积极参与游说工作,确保协定中明确提及“性别平等”和“妇女赋权”。这一努力最终在《巴黎协定》的序言中得到了体现,强调了在应对气候变化时应尊重、考虑和促进性别平等和妇女赋权。

  《故我咆哮》的获奖不仅是一部小说的成功,更是全球南方女性在气候变化与性别不平等双重压迫下发出的震耳呐喊。小说中尼日利亚乡村女性的遭遇,揭示了气候变化与性别不平等的交织困境。而现实中,从印度的生态农业到肯尼亚的“绿带运动”,全球南方女性正以行动证明,她们不仅是气候危机的受害者,更是变革的引领者。当科学与传统碰撞,当沉默化为咆哮,这些女性的故事会激励更多人关注性别不平等与气候变化的交织问题,推动社会向更加公平、可持续的方向发展。

  (作者系北京外国语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博士生)

中国妇女报环球女界 4全球南方妇女绽放坚韧之光 □ 赵子辰2025-07-02 2 2025年07月02日 星期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