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舞钢市银龙集团龙山三厂生产主任苗静静

用党员担当织就基层党建的亮丽图景

□ 中国妇女报全媒体记者 高雅

  □ 中国妇女报全媒体记者 高雅

  “这台细纱机每分钟转18500转,纱线张力必须控制在0.1克误差内。”盛夏六月,河南省舞钢市银龙集团龙山三厂细纱车间里,41℃的高温下,苗静静正在车间忙碌,蓝色工装上的党徽在灯光的照射下闪闪发亮。

  从挡车工到党的二十大代表,这位在纺织一线坚守22年的女党员,用两根手指捏出了“毫米级”的中国纺织精度,更用党员担当织就了基层党建的亮丽图景。

  从学徒工到全国技术能手的“纱线人生”

  2003年深秋,苗静静攥着体检表走进银龙集团龙山纺织一厂时,细纱车间里机器的轰鸣让她耳膜发颤。

  “师傅说挡车工要‘眼观六路、手疾如飞’,我就盯着锭子练接头,手指被纱线勒出了一道道血痕。”如今,苗静静的双手虽布满老茧,却能精准完成标准接头操作,这双手曾在2017年河南省细纱挡车工技能大赛中以零失误拿下冠军,更在“魏桥经纬杯”细纱操作工技能竞赛中,荣获“全国棉纺行业技术能手”称号。

  “哪个车位难挡,她就往哪儿钻。”车间主任李静记得,2008年,车间引进新型紧密纺设备时,断头率居高不下,苗静静连续半个月泡在车间,根据25台机器的变化规律,最终总结出“三快四准操作接头法”,使断头率降低40%。

  如今的苗静静经过22年的“磨炼”,已成长为生产主任,管理着多条生产线,所带班组产量常年位居全厂第一。

  300名学徒工背后的“育苗人”

  “纺纱是青春饭,但技术能吃一辈子。”作为车间操作教练,苗静静将循环教学法、单线接头绝技等核心操作经验倾囊相授,秉持“一人精、全员会”的带徒理念,在机台间往返示范时,总把最容易出错的技术节点拆解得清清楚楚。

  新工人范东贺至今记得第一次独立上岗时的情景:“苗教练在我身后站了8小时,每接错一个头,她就用红粉笔在操作台上画圈标记。”

  十年间,苗静静像培植幼苗般帮助每个学徒雕琢技艺:300余名学员中,以优异成绩通过上岗考核的达到98.5%,4人斩获省级“技术能手”称号,6人摘得“操作技术标兵”奖牌,徒弟李晓楠更是跻身河南省劳动模范行列。

  在她主导的“青苗计划”里,车间设立“党员示范岗”,实行技术骨干“1+N”结对带徒模式,操作台旁总围着切磋技艺的年轻身影。“看到徒弟在全国比赛中拿奖,我比自己领奖还激动。”苗静静自豪地说。

  从党的二十大代表到基层宣讲员

  “我志愿加入中国共产党。”2017年7月1日,苗静静在党旗下宣誓时特意穿上了崭新的工装。

  “那一刻我突然明白,党员身份不仅是荣誉,更是要肩负往最难处冲的责任。”此后,公司以她之名成立了“苗静静党代表工作室”。从此,苗静静带领团队一头扎进车间,聚焦工人工作、生活中的痛点难点,将攻坚重点锁定在细纱换段搭头工作。经过反复实操验证,团队创新推出的操作法不仅让生产效率提升显著,更切实减轻了工人的劳动强度。

  2022年,苗静静光荣地参加了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大会结束后,她带着会议记录本走进29个企业、社区宣讲。她从自身经历出发,以鲜活的事例、通俗的语言、真切的情感讲述了参加党的二十大的难忘经历,并通过宣讲推动党的二十大精神在基层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在安寨村文化广场,苗静静把党的二十大报告里的“高质量发展”翻译成“咱们纱线要纺得更细更匀”;在职业院校课堂,她鼓励学生“技能报国”……

  “有一次在河南城建学院宣讲时,一名女同学连问了三个关于技术创新与党员责任的问题,她的本子上记满了密密麻麻的笔记。”苗静静笑着回忆道,“当时我对她说,‘技能傍身+党员带头’可以让更多年轻人脚下的路走得更敞亮。”

  从挡车工到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从党员到党的二十大代表,苗静静用22年光阴在纺织机前编织出精彩人生。当被问及坚守一线的秘诀时,她指着车间墙上的党旗说:“每次看到党徽就想起入党誓词。咱是党员,就得在最需要的地方扎根。”

  在舞钢这片工业热土上,苗静静如同万千根纱线中的一根,用坚守与创新织就着中国式现代化的基层图景。她的故事印证着一个真理:当千万名党员在基层一线躬身实干,党旗的光芒就能照亮每一个奋斗的角落。

中国妇女报妇女工作 3用党员担当织就基层党建的亮丽图景 □ 中国妇女报全媒体记者 高雅2025-07-03 2 2025年07月03日 星期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