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方携手共护母子平安

榕江暴雨夜的生命接力

□ 中国妇女报全媒体记者 王瑞欣

    兴华乡镇村干部和医务人员持续接力救治孕妇。

  □ 中国妇女报全媒体记者 王瑞欣

  “我老婆和娃儿都平平安安的,多亏了你们医生和护士!谢谢……”7月2日,在贵州省榕江县妇幼保健院温暖明亮的产科病房里,兴华乡高排村的余老九紧紧握着妻子的手,望着襁褓中熟睡的婴儿,这个朴实的汉子眼眶通红,声音哽咽,一遍遍重复着感谢。就在几天前那个暴雨如注的夜晚,一场惊心动魄的生命接力,将他们一家从绝望的边缘拉了回来。

  时间回溯到6月27日。持续的强降雨再次袭击榕江,山洪咆哮,道路损毁严重。当晚10点,兴华乡高排村怀孕38周的杨女士突感临产阵痛。丈夫余老九心急火燎地收拾东西准备送医,但通往医院的道路被山洪和塌方泥石阻断的消息让余老九慌了神!“路没了,咋办?娃儿要出来了!”余老九稳了稳心神,双手颤抖着拨通了乡卫生院的电话……

  持续接力 安全转移

  接到余老九的电话,兴华乡卫生院立即组织医护人员带上必需的产检设备、急救药品和担架向高排村出发。与此同时,得到消息的榕江县妇幼保健院派出一支由产科骨干组成的救援团队驾驶救护车,火速从县城赶往兴华乡。

  从乡里到高排村的路,平日里就不好走,暴雨冲刷后,更是举步维艰。“山上的石头随时可能滚下来,路又陡又滑。”参与救援的兴华乡卫生院一名女医生事后回忆,路上,雨水糊住了眼镜,脚下是没过脚踝的泥浆和硌脚的乱石。“当时心里也怕,但一想到村里有即将临盆的孕妇在等着,就顾不上那么多了!”

  当乡卫生院的“先头部队”抵达余老九家时,杨女士的情况已十分紧急。没有丝毫耽搁,救援人员迅速评估,决定立即用担架将其转运出去。几名医护人员和闻讯赶来的镇村干部合力抬起担架在泥泞中跋涉,狭窄湿滑的村道加上持续的降雨,让每一步都异常艰难。脚下打滑,众人就互相搀扶;遇到陡坎,前面的人就半跪着用肩膀死死顶住担架,后面的人则奋力托举……

  28日半夜两点,杨女士在兴华乡被安全转移至前来接应的救护车后,立即赶往榕江县妇幼保健院。

  举措得当 母子平安

  早上8点,一声清亮有力的婴儿啼哭让所有人都安了心。当护士将包裹好的小生命抱到疲惫却欣喜万分的杨女士面前时,这名历经艰险的母亲流下了泪水。

  一直守候在产房外的余老九,悬着的心终于落了地,这个不善言辞的汉子,激动得说不出话来。

  “在这种极端天气和路况下,经过多人接力救援,孩子能够平安降生,真的太难得了,孩子是大家用命拼出来的奇迹!”榕江县妇幼保健院产科主任刘昌莲感慨,看着母婴平安,所有参与救援的医护人员都觉得,那一夜的辛苦和冒险,值了!

  中国妇女报全媒体记者了解到,榕江县人民医院在此次洪灾中受损严重。为确保孕产妇和新生儿的绝对安全,榕江县迅速启动应急预案,将县妇幼保健院设为临时救治中心,构筑起一道坚实的生命防线。

  “电力就是生命线!我们优先保障产房、手术室、新生儿科的电力供给。”县妇幼保健院党委书记朱定说,一旦市电中断,应急发电机会立刻启动,确保关键设备不停电运转。在省、州卫健部门调度下,黔东南州人民医院、贵医大二附院、榕江县人民医院的产科、儿科精兵强将火速集结,组成24小时值守的支援专家应急小组。“我们在这里就是要提前评估风险,做好万全准备,应对可能出现的紧急情况。”黔东南州人民医院产科副主任医师范希莉说,他们不仅进行技术支援,更给焦急的孕产妇和家属吃下了“定心丸”。据统计,6月24日至30日,临时中心已收治孕产妇60人、新生儿15人,向上级医院安全转诊8人次。

  窗外,洪水渐退,清淤工作正在有序进行。而在榕江县妇幼保健院这间小小的病房里,新生命的啼哭,如同穿透阴云的阳光,带来了最温暖、最坚韧的希望。

中国妇女报妇女工作 3榕江暴雨夜的生命接力 □ 中国妇女报全媒体记者 王瑞欣2025-07-03 2 2025年07月03日 星期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