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妇女报全媒体记者 黄威
数字时代的到来为全民健身注入智能化动力,也为女性体育带来新的机遇与挑战。近日,第九届首都·高校女子体育研讨会在北京交通大学召开,本次研讨会以“数智时代的女性体育”为主题,旨在汇聚专家学者智慧,共同探讨数字化、智能化时代背景下女性体育实践与研究面临的新挑战和新机遇。来自40余所高校的100多名专家学者及代表参会。
凝聚数智合力应对新挑战
开幕式上,北京交通大学副校长施先亮在致辞中介绍了交大作为拥有近130年历史的名校,在持续完善体育设施、优化课程设置、丰富活动载体、大力支持女生参与体育活动方面的举措,并分享了培养奥运冠军田卿等优秀女运动员的经验做法,强调高校需凝聚智慧应对新挑战。
中华女子学院党委常委张霞代表会议指导单位和女子体育研究会理事长单位致辞。张霞分享了学院在女子体育实践与研究领域的积极探索,包括正在实施的“足球赋能 石榴花开”女大学生足球支教三年行动,以及通过开展系列体育活动关爱女大学生身心健康、践行体育育人理念,为体育强国和健康中国建设贡献力量。
北京市大学生体育协会秘书长张威在致辞中回顾了近代中国的历史,指出“体育兴则国家兴,体育强则国家强”,呼吁以更高站位、更实策略扎实高效地推动女子体育事业。他强调,高等教育需关注乃至专注女生群体,并探讨了如何运用数智化手段因材施教、制定精准教学方案,以实现“每人一项(运动)”的目标。
主旨报告环节,国际棋联副主席、首都体育学院教授、原副院长、中国首位国际象棋世界冠军谢军以《体坛从容“她力量”》为题,生动阐释了女性在竞技体育中展现的吃苦耐劳、严守纪律、坚定不移、从容应对的优秀品格。
中华女子学院教授、女性学学科带头人于光君从传统文化视角切入,探讨“孝”文化与女性身体运动的关联。山西师范大学历史与文化学院教授王霏立足区域国别学背景,阐释女子体育外交在国家交往中的价值。北京大学体育教研部教授亓昕在《体育传媒中女性运动员形象建构研究》报告中指出,主流媒体塑造了三种主要的女性运动员媒介形象:坚韧不拔、勇于拼搏;团结协作、互助友爱;传承创新的新一代。这些形象不仅展现出女运动员的卓越成就,更彰显了新时代女性运动员的精神风貌。
推动女性体育实践创新
长期以来,女性体育面临参与度不高、社会关注度低、资源分配不均衡等困境。数智技术的兴起,为突破女性体育发展的瓶颈提供了新的机遇,为女性参与体育活动、提升体育赛事的影响力以及推动体育产业的创新发展创造更多的可能性。
在当天下午举行的分论坛环节中,来自全国38所高校的专家学者围绕“数智时代的女性体育”和“女性体育热点问题研究”等,进行了37场专题报告和20份墙报交流。
闭幕式上,中国人民大学教授张建会作会议论文综述报告,提出女子体育研究应视野国际化、需求本土化、报告专业化的建议。
北京高校女子体育研究会理事长马良教授在总结中强调,高校女子体育教育正迈入数智赋能的新时代,未来研究应聚焦智能穿戴、数据分析、虚拟现实等前沿技术在女子体育领域的应用及其伦理探索,促进学术智慧转化为校园实践,切实提升女性在体育领域的参与度、体验感与发展空间。他表示,研究会将致力于联结国内高校女性研究学者,共同推动女子体育学术发展与实践创新,为培养体魄强健、意志坚忍的新时代女性贡献力量。
本次研讨会不仅是数字技术与体育教育深度融合的实践探索,更是响应联合国教育变革峰会倡议、凝聚“教育2030”目标共识的重要行动。深化女性在体育科技与数字领域的参与,是培养高素质新时代女性人才、筑牢体育强国与健康中国根基的战略举措。会议为有志于女性体育研究的专家学者搭建了高水平学术平台,充分展现了女性体育研究的时代特征与跨学科发展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