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岁老兵孙洪秀之女讲述父亲的故事

始终对党忠诚:以身许国 用爱传家

□ 中国妇女报全媒体记者 陈姝 □ 陈和添 刘强炎

    ▲孙洪秀(中)给武警官兵和少先队员讲红色故事。唐明洋/摄

    孙建学(右一)和志愿者廖宏瑜一起给孙洪秀庆祝生日。   唐明洋/摄

  □ 中国妇女报全媒体记者 陈姝

  □ 陈和添 刘强炎

  仲夏时节,草木茂盛。百岁老兵孙洪秀被六十余岁的女儿孙建学搀扶着,在小院里缓缓行走。树影斑驳间,仿佛时光也慢了下来。

  “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父亲都参加了,虽然受过伤,但幸存下来,陪伴我们长大成人,我们也深受其革命精神的影响。”孙建学告诉中国妇女报全媒体记者。

  革命年代,孙洪秀迎着炮火前进,经历了一场场生死考验,锤炼出坚强的党性;和平的日子里,他仍不忘初心、以身作则,将刚强、勤俭、正直的好家风代代相传。

  “要永远感恩党,本色不能变”

  孙洪秀出生于1925年,18岁便加入新四军,亲历了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的硝烟洗礼。作为一名侦察兵,孙洪秀从江苏盐城一路转战到东北松花江畔,不少战友甚至连接收他入伍的老营长都倒在了战场上,太多的生离死别让他对这段烽火历程刻骨铭心。孙建学感慨道:“虽然战争岁月已经过去多年,但父亲心系天下,雷厉风行的军人作风丝毫未改,什么事情都慢不得、等不得。”

  “父亲最常给我们这些子女讲的就是当年干革命的艰辛。”孙建学告诉记者,“他总说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所以要永远感恩党,本色不能变。”在孙建学的回忆中,孙洪秀一直身体力行地践行着“对党忠诚”这四个字。多年来,面对待遇、荣誉,孙洪秀从来不争,甚至对于子女的事情也是如此。他常对家人讲:“那么多人为了革命牺牲,而我们幸福地活在世上,还争什么呢?”

  当初,孙建学刚从学校毕业,即将被分配到乡下的供销社看管仓库。有人建议当时身为地方粮食局副局长的孙洪秀想办法把女儿调动到市里工作,孙洪秀坚决不肯。“孩子的工作是组织定的,必须服从组织安排。”同时,孙洪秀教导孙建学要通过自己的努力好好表现,自然会在更大的平台发光发热。

  面对父亲的决定,孙建学表示充分理解。“我当时听从父亲的话下了乡,并时刻把他的话记在心上,以对党的无限忠诚干好工作。”

  传承了父亲的革命军人作风,孙建学做事情既快又好,看管物资、计算分配也是大公无私、说一不二,逐渐在单位赢得了群众的口碑,工作不久后就被评为“先进工作者”,后来因工作表现突出被调往市里的百货大楼。“正是因为父亲的革命作风和讲原则、讲党性的品格,才培养了我、塑造了我。”孙建学感慨道。

  “苦日子不能忘,勤俭节约必须一直发扬”

  在孙建学的记忆中,父亲是一个慈爱的人。“上小学时,父亲因为工作忙碌,不能总是陪在我们身边。但他一有时间就会关心我们的生活和学习情况,耐心翻看我们的作业,纠正其中的错别字和标点符号,单位分发的花生、糖果也从来不舍得吃,总是留给我和弟弟吃。”

  然而,一旦涉及浪费,孙洪秀就会十分严厉且较真。“父亲告诉我们,不能忘了过去的苦日子,必须始终发扬勤俭节约的作风。”孙建学说,“如果我和弟弟没有吃完饭,父亲就会罚我们站一整天。”除了生活上的必要开销,以及保障子女的学习用品外,孙洪秀几乎没有额外支出,自己穿的衣服也是缝了又缝,补了又补,家里有物品坏了也舍不得丢,必须用到完全不能使用为止。那时年纪还小的孙建学还不能完全理解父亲。“小时候不懂事,我和弟弟有时候还说父亲是吝啬鬼。”后来随着年纪的增长,她也渐渐懂得父亲为何将勤俭节约看得如此重要。

  作为贫农出身的穷苦孩子,孙洪秀起先只能在地主家打零工维持生计,遭受克扣欺压是家常便饭,日子苦不堪言。后来听说有支队伍专帮穷人,不拿群众一针一线,便坚定地加入党的军队。在党的教育下,孙洪秀时刻将勤俭节约牢记在心,把每一粒粮食都看得万分重要。

  “他对自己和子女舍不得,却无私帮助那些遇到困难的群众。”孙建学告诉记者,父亲每每看到《新闻联播》播报哪里发生地震、洪灾的新闻,都会立刻捐钱捐物资,以尽到自己的绵薄之力。“父亲永远值得我学习,他选择节俭,是因为想帮助更多的人,他是一名真正的共产党员。”

  “把过去的好东西传下去”

  如今,虽已百岁高龄,孙洪秀依然精神矍铄。他所居住的房子是20世纪80年代初修建的,尽管房子不大,也很老旧,但家里窗明几净,阳台和小院生机盎然,种满了他精心侍弄的三角梅和时令蔬菜。

  孙洪秀的生活似乎已没有什么遗憾,但孙建学知道,除了颐养天年,父亲还想做一些更有意义的事情。“战争时期留下的精神财富价值千金,要把过去的好东西传下去,这是他经常讲给我听的。”孙建学说。

  “参军、入党、打仗、建设……如火岁月的往事无数次从父亲口中说出,我从小耳濡目染,是他最初的听众和受益者,而现在听他讲述的人越来越多了。”此前,驻地的武警百色支队联系上孙建学,希望老人能把过去的红色故事讲给官兵,用红色文化激发卫国戍边的战斗精神。起初,孙建学因父亲年岁已高、身体不便颇有顾虑,但孙洪秀的热情却格外高涨,一再坚持走进军营、走近官兵,这也让她坚定了协助父亲传播红色火种的信念。

  面对身旁数百名武警官兵,孙洪秀仿佛回到了满腔热血的当年,声如洪钟地讲述着战争细节、战友情谊、革命精神。当官兵们向孙洪秀介绍部队当下使用的高精度狙击步枪、冲锋枪等武器装备时,他更是兴奋不已,不顾佝偻的身体,拿起枪就为官兵现场演示当年与敌人战斗时的瞄准姿势。

  看到这样的父亲,孙建学感动不已:“我要坚持陪父亲干好这件有意义的事,让更多人从这段历史中汲取力量。”

  军人、学生、青年、志愿者组织……一拨又一拨的人聆听了孙洪秀的讲述,孙建学也推着轮椅与父亲走过了一个又一个地方,无数人受到鼓舞,坚定了理想。“如果有一天父亲因身体原因讲不动了,我也会接过他的火炬,把父辈们的革命经历和家风家训讲好,让红色基因代代传。”抚摸着父亲珍藏的“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纪念章,孙建学目光坚定地说。

中国妇女报军旗飘飘 4始终对党忠诚:以身许国 用爱传家 □ 中国妇女报全媒体记者 陈姝 □ 陈和添 刘强炎2025-07-05 2 2025年07月05日 星期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