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25年“玫瑰悦读”学习课堂启动以来,山西忻州原平市妇联以沉浸式、体验式场景重塑学习生态,将党的方针政策以及女性成长相关课程搬进企业车间、社区凉亭、田间地头,成为广大妇女群众提升自我、赋能成长的重要阵地
□ 中国妇女报全媒体记者 姜军旗
“我以前从没想过有一天能带领团队研发出全国领先的矿用方舱。”车间里,往日机器的轰鸣声暂时停歇,台上,主讲人韩丽华的创业分享吸引了所有人的注意力,台下姐妹们不时报以阵阵热烈的掌声。
这是不久前,山西省忻州市原平市妇联第十四期“玫瑰悦读”学习课堂上的一幕。当天,在山西新石机械制造有限公司的“车间课堂”上,60多名妇联干部和企业女职工围坐在一起,聆听忻州市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韩丽华分享她的创业故事。
车间课堂、庭院课堂、田间课堂……自2025年“玫瑰悦读”学习课堂启动以来,原平市妇联以沉浸式、体验式场景重塑学习生态,将党的方针政策以及女性成长相关课程搬进企业车间、社区凉亭、田间地头,成为广大妇女群众提升自我、赋能成长的重要阵地。
车间厂房里的特殊课堂
“创业没有性别门槛,只有思维门槛。”韩丽华举起车间里随处可见的“四零”标准标语牌(零拖延、零差错、零投诉、零浪费),分享她的管理心得,“我们女同志天生具备细节把控优势,质量自然过硬。”这番接地气的比喻,引发阵阵会心的笑声。
一组对比照片更是让在场的女工们感受到了奋斗的力量:2002年,韩丽华和12名下岗工人在租来的仓库里手工焊接第一批皮带机托辊;2019年,现代化厂房里工程师们正在测试智能方舱的性能。
接地气,是原平市妇联着力打造的“玫瑰悦读”学习课堂的最大特色,以“场地接地气、师资接地气、形式接地气”为核心特色,打破了传统学习模式的边界。
“主讲人在哪里,课堂就在哪里”,从红色教育基地到企业车间,从农村院落到山坡牧场,为了将最接地气的知识送到妇女群众身边,“玫瑰悦读”学习课堂将场地设在了“离妇女群众最近的地方”。
“哪里有妇女群众,我们就将学习课堂搬到哪里。”原平市妇联主席李华表示。
“玫瑰悦读”学习课堂的主讲人都是来自基层一线的鲜活榜样。“全国五好家庭”郭玉莲分享家风传承,“土专家”贾权讲述姓氏文化,乡村振兴带头人孙二林传授养殖技术……这些“身边的老师”用朴实的语言和鲜活的故事,让课堂既有思想高度,又有情感温度。
从“诵读课堂”到“围桌课堂”,从“板凳课堂”到“AI(爱)课堂”,多元化的互动形式让学习变得生动有趣。开班半年以来,“玫瑰悦读”学习课堂已成功举办17期,累计吸引3.7万余人次参与。
赋能女性成长的创新实践
“玫瑰悦读”学习课堂不仅是知识的传播平台,更是女性自我成长的助推器。
在同川镇中原岗村,“板凳课堂”让妇联干部与村民拉家常式地聊;在西荣华村“爱心妈妈暖心课堂”,妇联干部和“爱心妈妈”现场讨论解决困境儿童问题;在山区牧场,“新农人课堂”为农村妇女带去现代农业技术……这种多样化的学习形式,让不同领域、不同层次的妇女都能找到适合自己的成长路径。
据了解,“玫瑰悦读”学习课堂的创新实践,正在产生广泛的辐射效应,并逐步拓展为妇联组织服务广大妇女群众的平台。
在原平市地球村幼儿园“家庭助廉正家风”课堂上,幼儿园小朋友以茶艺展示传递廉洁家风;在煤机企业“车间课堂”上,当有妇女姐妹提出“三新”领域组织建设困难问题时,妇联干部给予现场解答并承诺办理时限;在社区开展的“家政课堂”上,工作人员和居民一起研究“巾帼家政进社区”的推进办法及妇女家门口就业增收新路径……
从车间到田野,从家庭到社区,“玫瑰悦读”学习课堂就像一股清泉,通过接地气、多样化的方式,真正激活妇女群众的学习热情和成长动力,同时也为基层社会治理注入了新的活力。
正如一位参与课堂学习的女工所说:“‘玫瑰悦读’学习课堂让我明白,我们不只是工人、母亲、妻子,我们更是有能力、有梦想的新时代女性。”这或许就是“玫瑰悦读”学习课堂最宝贵的价值——让每一朵“玫瑰”都能找到属于自己的绽放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