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妇女报全媒体记者 姚改改
浙江省杭州市妇女活动中心的六楼,是一站式12338维权服务中心。在“杭向幸福”标语的指引下,会进入一个令人心情舒缓的“粉色空间”——接访大厅。墙上贴着粉色字体的办事流程,粉色线条将一个个办事窗口隔开,窗口一侧张贴的粉色标识显示着其功能。
这一片百余平方米的“粉色空间”,承载着老百姓的家长里短、喜怒哀乐和急难愁盼。
近年来,杭州市妇联整合功能,升级打造了一站式12338维权服务中心,设置接访大厅、反家暴工作室、家事调解室、心理疏导室、家庭教育指导室和法律援助室等六大功能室,提供信访接待、法律咨询、家事调解、法律援助、心理疏导、婚姻辅导、困难帮扶、家庭教育指导等“八位一体”服务,帮助妇女群众解锁家庭、事业与自我成长中的“幸福密码”。
提升维权关爱效能
综合服务、法律咨询、家事调解、心理咨询……在接访大厅,每个不同的窗口背后,都有不同的专业力量。在这里,妇联权益干部“镇守”,“法律”“心理”等社会力量配合,只为能在第一时间为来访者提供相应的专业服务。
“要让求助妇女来到妇联就像回到了‘娘家’。”浙江启金律师事务所派驻接访大厅维权窗口的朱依丽说。不久前,一名百岁老人就赡养问题来此求助,朱依丽和妇联工作人员、志愿者、心理咨询师发挥各自所长,通过调解、法援等多种渠道帮助其维权,用心用情的付出感动了老人的子女。
“便民+集成”,让这里成为妇女身边的“解忧站”。而“妇工+义工+社工”的运营模式,兼具专业化、人性化、高效化特点,通过社会共治提升了维权关爱效能。
服务送到心坎儿上
“丁零零……”一阵短促的电话声后,值班志愿者吴小燕接起了咨询电话,倾听着电话那头的婆媳矛盾、亲子问题。经过两个多小时的长谈,电话那头终于平缓了情绪,主动问起亲子相处技巧。“我们每周二都会有专门的心理指导师,您可以预约个人辅导。”吴小燕告知对方。
杭州市妇联自去年12月推出公益咨询日活动以来,每周二下午都会有“杭姐姐”妇女维权志愿服务团(以下简称“服务团”)的心理、家庭教育等方面的专家“坐诊”,为有需要的妇女儿童提供一对一的免费服务。
据了解,服务团成立至今已有15年时间,除了进行一对一的个辅,她们坚守妇女维权第一线,足迹遍布杭城。服务团累计处理信访案件超过1.5万件,提供志愿服务时间10万余小时,每年举办专题讲座不少于50场。
志愿服务多年,如何保持旺盛的工作热情和奉献精神?入驻一站式12338维权服务中心的市婚调委采用了轮值主任制度,每三个月由一位委员轮值。
“轮值主任制度激发大家发挥各自优势,利用自己资源,开展形式各异的轮值活动。”今年第二季度的轮值主任鲍芳说,她在轮值期间,开展了两场实践交流分享活动,为婚调工作赋能助力。
解妇女之所忧,纾家庭之所困,一站式12338维权服务中心正以聚合之效,让广大妇女和家庭感受温暖,“航”向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