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除限速、加更超标电池、私改电路……电动车非法改装由明转暗,越改越“疯狂”

“爆改”电动车何时不再“狂飙”?

□ 中国妇女报全媒体记者 徐阳晨

  图片均来源于视觉中国

  □ 中国妇女报全媒体记者 徐阳晨

  “最高时速可改到200km/h”“小作坊不敢改,自己买配件也能改”“网上电动车改装账号上百个,详细直播改装技巧”……近年来,电动车非法改装屡禁不止。按照现行标准,电动自行车整车重量限制在55公斤以下,最高设计车速为25km/h,为了提高续航里程和速度,很多车主设法解除限速装置、更换大功率电机、加装或更换高性能控制器或超标锂电池、并联电池组提升容量。

  改装生意套路深

  近日,中国妇女报全媒体记者采访了苏州的一名电动车技术专家。他透露,无论是电动自行车还是电动摩托车(最高设计车速大于50km/h),过去不少电动车销售门店为了促成生意,往往会“默认”非法改装的“私活”,最常见的一种就是解除限速器非法提速。“电动自行车最快时速只能达到25km/h,但跑到15km/h就会有提示音。不少车主难以忍受这点,所以购买电动车后通常会选择解除限速器。”

  该专家表示,明面上,一般有执照经营的正规店铺不会直说“改装提速”,但会暗示车主购买各种改装配件,不断提高其购车预算,吹嘘“顶配车”应有的配置和时速。

  大多数电动车改装是无任何相关资质、未取得营业执照的小作坊接下,由临街的店铺、网上平台负责接单,再把客户带到隐蔽档口进行改车。“这种改装往往与超标电池相关联,已经形成了灰色产业链。”专家表示。

  据上海检察院公开信息显示,此前审理的一起案件中,有人专门负责超标电池生产和改装业务“接头”,如甲负责在网上平台接单,将客户需求派单至乙处,乙将生产好的超标电池通过物流发到丁的维修店,再由丁负责安装到电动自行车上,完成交付。

  从“废电池回收—暴力拆解—翻新—倒卖”开始,一旦电机电控配件没有严格监管出厂渠道,流入灰色地带,电动车改装的暗箱操作就难以完全杜绝。

  除了电池,改装最多的是电机和控制器。“一个控制器大车300元,小车200元以内。”在网络上,充斥着大量的“解码”教程,花30多元就可租到“解码器”,解码后可消除超速的嘀嘀警报声。有网友称:“码表还是25码,但速度明显快了,预计有30码。”

  “爆改竞速”风难禁

  据悉,一辆价值3000元的普通电动自行车,改装后可卖到上万元,通过加大功率电池、控制器、机电,电动车时速可达百公里左右。而电动摩托车的改装需求,也从最初的“单纯提速”变为“玩命竞速”。

  “在电摩产品里,买某号和某牛品牌的人,很少有不改的,这样的“爆改”不仅仅是外卖骑手‘王者段位’的追求,更是很多‘电摩仔’的炫耀资本。”有资深改装玩家在网上评论,某些高端电动车简单改装一下,零百加速就能轻松达到3秒,是绝对的澎湃动力。

  相关专家解释,通过“爆改”的电摩,可达到和摩托车一样的爆发力和操控性能。但由于成本限制,5000元以内的电动车基本上达不到同等的动力效果,不少车主会花几万元去改装,通过个性化装配达到自己理想的速度。

  为了跟风,很多电动车商家也打起限速“擦边球”,为迎合竞速人群,在产品宣传时重点提出“超跑”“狂飙感”“最强机甲”等概念,凸显最大输出功率、零百加速、峰值扭矩等极速性能,试图营造让电摩消费“赛车化”的氛围。

  此前,有网友上传视频显示,广州的电动车“发烧友”凌晨在马路上飙车竞速,画面显示时速超过75km/h,触目惊心。“一些十几岁的青少年,沉迷于极速的炫酷感,偷偷攒零花钱改装电摩,再约上朋友一起去飙车,非常危险。”某地交管部门在交通安全宣讲中指出,电动“炸街”近年来在全国多地频发,尤其在青少年群体中形成了不良风气,这种行为不仅严重威胁道路交通安全,还可能导致火灾、人员伤亡等严重后果。

  监管应从“溯源”下手

  非法改装的电动车,因零件性能不兼容、车速远超国家标准,极易失控导致翻车、碰撞事故;更换的大容量锂电池或劣质电池还会导致短路、过热,甚至爆炸。但由于非法改装的监管发现难度大,执法处罚力度不足,近年来很多电动车非法改装由明转暗,越改越“疯狂”。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封蔚然指出,《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第十八条第三款规定:“非机动车的外形尺寸、质量、制动器、车铃和夜间反光装置,应当符合非机动车安全技术标准。”北京等多地的非机动车管理条例对此作出了进一步的规定。当前电动自行车非法改装行为主要涉及五大类安全隐患:一是非法加装车篷,影响车辆稳定性;二是非法改装蓄电池组,破坏原厂电路设计;三是擅自加装踏板、座位,改变车辆结构;四是解除限速装置,导致超速行驶;五是私自改变线路,容易引发火情。对于驾驶非法改装的电动自行车上路的,依法对驾驶人处以一定数额的罚款;情节严重的,对车辆予以收缴。对从事经营性拼装、改装电动自行车的,由市场监督管理部门责令改正,并处较大数额的罚款。

  “国家对电动自行车产品既有强制性认证,也有禁止销售的车型目录,查处力度也不断升级。但因为非法改装越来越隐蔽,导致后续取证困难,增大了监管的难度。”封蔚然认为,可以借鉴地方“可溯源”的亮点做法,如杭州通过推行“浙品码”进行数字化核验等方式,加强对电动自行车从生产、销售、使用的全链条数字化监管。

  她提到,现行的《电动自行车安全技术规范》对“有无可篡改的限速装置”“是否存在解除速度限制的按钮等装置”等方面要求应当进行防篡改检查;修订后的《电动自行车安全技术规范》将于今年9月1日实施,增强了有关“电池组防篡改”“控制器防篡改”“限速器防篡改”等方面的技术要求,进一步防范非法改装行为,促进源头治理。

  “驾驶非法改装的电动自行车上路,不仅危及自身生命安全,还危及道路交通秩序与安全。”封蔚然认为,电动自行车治理是一项综合性、系统性的工程,要进一步厘清涉非法改装相关主体的法律责任,不断完善全链条的监督管理机制,推进协同治理。希望相关职能部门全面履行法定职责,加强协作,形成执法合力,共同维护道路交通的有序、安全、畅通。

中国妇女报民生关注 4“爆改”电动车何时不再“狂飙”? □ 中国妇女报全媒体记者 徐阳晨2025-07-17 2 2025年07月17日 星期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