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夏大武口探索基层治理最优解

以“家”为桥共绘社区和谐新篇章

  □ 中国妇女报全媒体记者 党柏峰

  清晨的阳光透过树叶洒在宁夏回族自治区石嘴山市大武口区东胜社区的小广场上,16岁的志志(化名)正蹲在电动车维修店门口,专注地跟着师傅学习电路检修。额前的汗珠顺着脸颊滑落,落在沾满油污的手背上,志志却浑然不觉。谁能想到,这个眼里有光的少年,一年前还因家庭变故和学业挫折,整日把自己关在房间里拒绝与人交流。

  “是社区的‘爱心妈妈’一点点把他从阴影里拉出来的。”社区妇联主席王蓉望着志志的背影,语气里满是欣慰。在东胜社区,像志志这样因“家力量”而改变的故事,正在不断上演。近年来,东胜社区妇联以家庭家教家风建设为切入点,通过一本手册串联共育脉络、一群妈妈构建志愿生态、一种家风激活治理效能,探索出一条以“家”为桥赋能基层治理的新路径。

  三色堇手册:编织家校社共育网络

  “以前管孩子就像摸黑走路,现在有了这本手册,心里亮堂多了。”居民李女士翻着手中的《三色堇家校社共育成长手册》,上面密密麻麻记录着女儿的成长轨迹:帮妈妈做家务积1颗星,参加社区环保活动积1颗星,参加社区的劳动实践活动积1颗星,攒够20颗星可以兑换一枚“新时代好少年”勋章……

  这本被居民称为“成长记录”的手册,是东胜社区破解家校社协同难题的创新之举。翻开手册,三大板块清晰呈现:“成长记录”栏里,孩子的点滴进步被细致记录;“家庭教育指导入户记录”页上,社区妇联干部入户指导的时间、内容、建议一目了然;“徽章兑换记录”则详细标注着积分兑换的每一份奖励。

  “我们就是要让家庭、学校、社区三方都清楚自己的责任田。”王蓉解释道,手册通过统一教育目标与评价标准,明确了家长要“做好言传身教”、学校要“反馈成长表现”、社区要“提供实践平台”的协同路径。社区与大武口区妇联、辖区学校建立的“奖惩互认”机制将孩子在课堂上获得的小红花、在家里主动分担的家务、在社区参与的志愿服务转化为可量化的成长指标,兑换图书、文具或社区课程体验券等。

  更具深意的是,手册专门设置了“家训故事”专栏。居民张阿姨就在这里写下了自家“诚信做人、踏实做事”的家训,还附上了丈夫早年拾金不昧的小故事。“原来家风不是挂在墙上的口号,而是这些藏在日子里的小事。” 张阿姨的话道出了许多居民的心声。目前,这本手册的发放已覆盖社区60%的适龄儿童家庭,成为串联家校社的“金色纽带”。

  爱心妈妈团:为困境儿童点亮一盏灯

  “王妈妈,这是我画的全家福,里面有您哦!”刚放学的小女孩举着画纸扑进“爱心妈妈”王惠的怀里。在东胜社区,像王惠这样的“爱心妈妈”有35名,她们组成的帮帮团是社区里最温暖的存在。

  如何让这份爱心持续传递?社区妇联探索出的“礼遇爱心妈妈”机制给出了答案。在社区服务中心的“荣耀榜”上贴着8位“星级爱心妈妈”的照片和事迹:三星级妈妈李娟坚持每周为困境儿童辅导作业,五星级妈妈张丽自学心理学知识为孩子们做心理疏导……“每颗星星都代表着20小时的服务时长,星级不同享受的礼遇也不一样。”社区妇联干事小马介绍,一星级妈妈可获购书优惠卡,三星级妈妈能免费参加瑜伽课程,五星级妈妈则能享受爱心商户提供的餐饮折扣。

  除了物质回馈,社区更注重为“爱心妈妈”赋能。每月的“妈妈课堂”上,心理咨询师、家庭教育指导师轮流授课;优秀骨干还被选派参加自治区妇联组织的专业培训。“以前我只会给孩子做饭洗衣,现在能帮他们做心理疏导了。”从普通家庭主妇成长为社区“心理辅导员”的刘艳,说起自己的变化满眼自豪。目前,社区已培育出22名骨干“爱心妈妈”,她们带着专业知识走进更多家庭。

  最动人的奖励,来自孩子们的认可。每年“六一”,社区都会举行隆重的授勋仪式,由受益儿童为“爱心妈妈”发放礼遇优待卡。当志志把刻着“点亮希望”的优待卡放在王蓉手中时,这个曾经沉默的少年轻声说:“谢谢您让我知道,生活还有光。”这句话也成了所有“爱心妈妈”最珍贵的礼物。如今,“爱心妈妈”队伍人均服务时长同比提升65%,成为社区治理中不可或缺的“她力量”。

  好家风润千家:构建社区治理共同体

  “张大哥,您看这老座钟,跟您家那台是不是一样?”在社区“旧物新语记忆馆”里,调解委员马永进指着展柜里的老物件跟居民张师傅拉起了家常。这是社区“家风调解工作法”的暖心场景——用老物件唤起共同记忆,用家风故事化解邻里矛盾。

  去年,社区两户居民因阳台漏水问题争执不休,多次调解都无果。后来,马永进请来了社区“最美家庭”代表陈阿姨。陈阿姨没有讲大道理,而是说起自家“让一步海阔天空”的家训,以及父亲当年主动帮邻居修缮屋顶的往事。“都是住了十几年的老邻居,哪能因为这点儿事伤了和气?”一番话下来,两户居民各自退让,问题迎刃而解。

  在东胜社区,家风不仅是调解矛盾的“润滑剂”,更是防范风险的“安全阀”。社区“四叶草”心理服务队定期入户筛查,为特殊家庭建立心理健康档案;由医生、律师、教师等组成的“智慧妈妈”顾问团,随时为居民提供专业咨询。居民李大姐家的孩子沉迷网游,正是顾问团心理老师的介入,帮助孩子逐步走出误区。

  “家庭公益能量豆”的设立,更让家风建设融入社区治理的方方面面。居民一家三口参与一次环保行动可积10分能量豆,为独居老人打扫卫生积8分能量豆,能量豆可以兑换“家风学堂”的烘焙课、亲子阅读会等。截至目前,已有36户家庭成为“储户”,累计兑换服务时长超300小时。涉未成年人矛盾纠纷同比下降60.57%,妇女参与社区治理的积极性显著提升。

中国妇女报要闻综合 2以“家”为桥共绘社区和谐新篇章 2025-07-19 2 2025年07月19日 星期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