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妇女干部学校为巾帼创业学员插上“翅膀”

“创业充电站”激发共富活力

□ 中国妇女报全媒体记者 姚改改

  □ 中国妇女报全媒体记者 姚改改

  近日,在浙江省非遗博物馆的大厅,百名乡村女工匠自发齐唱《花开中国》:“奋斗吧,绽放最灿烂的烟火,每一个姑娘都是最美的颜色……”歌声道出了追梦者的心声。

  这是浙江省妇女干部学校(以下简称“省妇干校”)“乡村女工匠”培训班的结业场景。今年,该校承办省农业农村厅高素质农民培训项目,计划培养100名乡村女工匠和100名“妈妈的味道”女性带头人,让更多女性在专业赋能中找到自己的共富之路。

  云端直播架起共富金桥

  在学校“云创客”课堂上,全国人大代表、温州市源头村书记陈小静不仅是乡村振兴的“领头雁”,更是学员们敬爱的“实战指导师”。

  “陈老师,您上次教的直播话术,我试了试,效果真好!现在我的土蜂蜜再也不愁卖了!”学员小符兴奋地分享着自己的成果。

  “直播带货,不仅要有好产品,还要有好话术。”陈小静不仅传授给学员们直播带货技巧,更细致指导他们如何用手机记录乡村美景,用镜头讲述农产品背后的故事,助力农产品走出大山。

  永康大陈村作为省妇干校现场教学示范基地之一,通过“全芋智能化共富产业园”案例展现了数字化赋能的乡村振兴新路径。该村以传统农产品舜芋为核心,打造“芋见大陈”特色品牌,构建农文旅深度融合的巾帼共富工坊模式,助力当地村民收入实现显著提升。

  依托学校牵头成立的浙江省女性教育培训联盟和建立实施的现场教学基地遴选机制,优质创业导师和特色基地资源持续汇聚。从“云创客”课堂的实战指导,到示范基地的现场教学,越来越多乡村“领头雁”走进课堂、扎根基地,让共富经验不断传递,让更多巾帼力量在互学互鉴中奔向共富。

  职业技能托起共富梦想

  省妇干校立足自身定位和优势特长,优化完善巾帼家政培训课程体系建设,大力开展家政培训师培训,进一步充实家政培训师资库,辐射带动全省家政培训工作。

  来自湖州安吉的家政能手周福萍说:“我不仅每年输送培训师到省妇干校培训,自己也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管理者研修班。我还通过学校搭建的巾帼家政服务联盟,获得资源共享、对标先进等支持,真正让‘一技在手’变成‘幸福在手’。”

  指尖致富,在这里变得丰富多彩。“妈妈的味道”系列美食制作课程让一批批学员发挥所长,解锁新技能,托起共富梦。

  省妇干校还与全国巾帼建功标兵、绍兴市级非遗传承人沈红平联合开发嵊州小笼包美食直播课程,将课堂搬进厨房,老师手把手向创业者传授手艺,让传统美食成共富“金名片”。

  文化创新激活共富动能

  “学校视频制作和文创课程为我打开了一扇窗。”浙江省非遗山核桃技艺传承人陈洁感慨道。

  陈洁以山核桃“团圆人”品牌为核心,对传统技艺进行了一系列创新。她研发了“巧克力涂层山核桃心上仁”“山核桃牛轧糖”等年轻态产品,将山核桃18道非遗制作工艺转化为可视化短视频,讲述了一把“小锤子”敲开“共富门”的故事。

  如今,她带领团队重构产品矩阵,开发山核桃文化体验馆、团圆手作文创产品、亲子研学等项目,让临安山核桃成为文旅名片,每年带动就业200人,户均增收3万元。

  针对妇女就业创业创新培训,省妇干校以数字赋能为导向,构建起“思想领航+技能提升+实践创新”的课程体系,通过理论授课、现场教学、经验交流、比赛展示等多元教学形式开展培训。

  这一系列赋能举措,持续激发着巾帼创客们的创业情怀,她们从这座“创业充电站”出发,在共富路上绽放别样芳华。

中国妇女报妇女工作 3“创业充电站”激发共富活力 □ 中国妇女报全媒体记者 姚改改2025-07-21 2 2025年07月21日 星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