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妇女报全媒体记者 高越
7月22日,国新办举行“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介绍残疾人事业发展成就。中国残联主席程凯表示,“十四五”时期,残疾人保障和发展规划明确的11项指标,有6项约束性指标、5项预期指标,将如期全面实现,我国残疾人的保障水平和发展能力进一步提升。
残疾人家庭年均纯收入持续增长
就业是民生之本,也是残疾人平等融入社会、实现人生价值的关键。程凯介绍,残疾人家庭年均纯收入持续增长,2020—2023年年均增速超过了6.9%。接受职业培训的残疾人超过217万人次。“十四五”期间,全国已经就业的残疾人达到了901万,城乡新增残疾人就业累计达到231万。一批残疾人技术能手在国内外技能大赛中取得好成绩。“美丽工坊”中国残疾妇女文创作品精彩亮相巴黎残奥会和纽约联合国总部。
在社会保障方面,残疾人获得最低生活保障、残疾儿童康复救助、残疾人困难生活补贴、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实现应保尽保,残疾人参加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基本医疗保险的参保率稳定在90%和95%。截至2025年6月,残疾人两项补贴分别惠及1188.4万困难残疾人和1640万重度残疾人。
残疾儿童少年义务教育阶段入学率达97%
教育是改变残疾人命运,帮助他们融入社会、实现自身价值的重要途径。中国残联副主席、副理事长李东梅表示,在义务教育阶段,共建适龄残疾儿童少年入学监测系统,“一人一案”做好教育安置,实现残疾儿童少年义务教育阶段入学率97%的目标。实施辅助器具进校园工程,为近10万名残疾学生提供辅助器具适配服务,使他们的生活学习更加安全便利。
此外,积极推动特殊教育向“两头”延伸,学前教育法对残疾儿童接受学前普惠性教育作出系列规定,完善残疾人高等教育政策,每年为上万名残疾学生参加普通高考提供合理便利。目前,在校残疾大学生已超过10万人,近3年,每年有3万余名残疾学生进入高校学习。
“我们通过实施特殊教育发展提升行动计划,在保障残疾学生‘有学上’的同时,努力让他们‘学得好’。”李东梅说。
推动将残疾青少年等不同残疾群体需求纳入国家重点专项
“十四五”期间,残疾人权益得到有效维护,康复服务质量不断提高。
在公共服务方面,残疾人基本康复、辅助器具适配服务覆盖率稳定在85%以上。实施新修订的残疾人基本康复服务目录,共有3446万人次的残疾人得到了基本的康复服务。困难重度残疾人家庭无障碍改造完成128万户,超额完成110万户的既定任务目标。
科技让无障碍体验持续升级。中国残联党组书记、理事长周长奎介绍,“十四五”期间,中国残联积极参与科技重点研发计划,比如“主动健康和人口老龄化科技应对”“生育健康及妇女儿童健康保障”等重点科技专项,推动将视障人群、残疾青少年等不同残疾群体需求纳入国家重点专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