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妇女报全媒体记者高舒帆 发自北京 7月23日,据最高检消息,检察机关持续优化网络营商环境,依法惩治电商黑灰产犯罪。
数据显示,2024年1月至2025年6月,全国检察机关起诉涉电商领域相关犯罪1万余人。当前,随着网络产业蓬勃发展,网络购物已成为大众消费的重要渠道,电商产业链不法乱象增多,严重侵害消费者合法权益、破坏公平市场竞争秩序、影响电商行业健康发展。检察办案发现,涉电商犯罪领域主要涉及三种情形。
利用电商平台销售假冒伪劣商品屡禁不止。相较于传统售假犯罪,利用电商渠道销售假冒伪劣商品的侵权成本更低、营销模式更新、售假渠道更隐蔽、治理难度更大。
电商领域公民个人信息泄露问题较为突出。电商行业涉及通信、物流、零售、互联网等各个领域,掌握大量公民个人信息。在利益驱使下,部分从业者违规获取个人信息并非法出售、提供。
存在依托电商直播实施的诈骗。一些不法分子通过电商直播平台,利用公众对直播商品真伪难以鉴别的特点,精心设置直播话术,将廉价商品进行包装,以“高价回收”等为名实施直播诈骗行为,诱导消费者购买。
为依法惩治电商黑灰产犯罪,检察机关将加大对相关犯罪的惩治力度,助力网络空间治理。进一步完善与行政执法机关信息共享等机制,强化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的双向衔接。发挥公益诉讼检察职能,积极促进行业治理。
同时,检察机关提醒广大消费者要警惕网络消费陷阱,注意个人信息保护,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网络使用者、经营者要依法用网,守法经营,坚决杜绝利用网络平台制假售假、侵犯个人信息、诈骗等违法犯罪行为,自觉净化网络消费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