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妇女报全媒体记者 高峰
□ 张思
夏夜灯火阑珊,广西贵港市港北区武乐镇的个体户李静终于在自家店面完成直播首秀,尽管过程中略显紧张,但成功卖出了覃塘区毛尖茶、莲藕粉和桂平市腐竹等当地特产。这场首秀的完成,得益于她在贵港市妇联倡导成立的村播(联盟)妇联学到的直播技能。
近年来,广西壮族自治区贵港市妇联紧扣“三新”领域妇女群体特点与需求,以思想凝“新”、服务助“新”、典型带“新”、赋能强“新”,推动“三新”领域妇联组织覆盖和工作覆盖有效延伸,切实提升“三新”领域妇联组织的引领力、组织力、服务力。
思想凝“新” 比学赶超
“每一次专注地对细节死磕,每一次用好奇向陌生探头,都是在为‘人生设计图’铆下有力的锚点。”6月下旬,广西建设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示范区“桂姐姐”大宣讲暨优秀女性进高校贵港专场活动在广西物流技术学院举行。广西甘化集团有限公司执行总裁、“桂姐姐”宣讲员曹林希结合自身创业创新促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以产业助农增收的成长经历,引导大学生像设计师一样思考人生目标和职业规划,赢得了在场女大学生的强烈共鸣。
近年来,贵港市积极培育“三新”领域巾帼宣讲员队伍,常态化开展“三新”领域优秀女性选树活动,通过宣讲会、事迹报告会、媒体宣传等多种形式,广泛宣传优秀女性在推动高质量发展、家庭家教家风建设等方面的先进事迹,营造比学赶超的良好氛围。
此外,贵港市妇联通过打造“荷姐姐”说电台节目、荷美女性大讲堂等特色载体,构建线上线下融合的立体化宣讲矩阵。线上,“荷姐姐”说电台节目累计播出280期,让荷城巾帼“好声音”响彻浔郁大地。线下,举办荷美女性大讲堂81场,邀请专家学者、行业精英围绕乡村振兴、女性成长等主题开展互动式宣讲,参与妇女达2.4万余人次。
服务助“新” 如家温馨
顶着日晒,送完一单外卖后,外卖员小雪顺路拐进了位于中强荷城世家小区的漂亮熹微暖新“驿”站。她先是给手机充电,然后从饮水机里打上一杯水大口地喝起来,“大暑天气外面闷热,这里却十分凉爽,空调给力,整个人身心都放松了。”
漂亮熹微暖新“驿”站由一家养生馆一楼会客厅改建而成:里面是会客厅,外面是暖新“驿”站。暖新“驿”站壁柜上配置有女性用品、防寒消暑用品、应急医疗包等“娘家人暖‘新’包”,共享充电器、自助热饮机、图书角等设施也一应俱全。
“让姐妹们在奔波忙碌中,随时能找到身边的妇联组织,感受‘冷可取暖、累可歇脚、渴可饮水、有书读、有课听’的贴心关怀。”贵港市妇联主席姚幼梅介绍,针对“三新”领域妇女群众工作强度大、流动性强、休息空间少等实际,市妇联在全市重点区域高标准建成8个暖“新”驿站、12个暖“新”角,构建起“阵地+物资+服务”三位一体的服务体系。
赋能强“新” 协同发展
“这个不需要抵押的贷款,真是解了我的燃眉之急。”女企业家冼雪雁在贵港经营着一家物流公司,不久前她的公司接到一宗贵港到珠海10万吨石渣货物。就在她缺乏资金一筹莫展之时,贵港农村商业银行将100万元的“税贷通”送上了门,项目得以顺利推进。
冼雪雁成为妇联“娘家人”关爱的受益者。今年5月,贵港市成功进行“荷姐姐”农商金融服务和战略合作签约,贵港农商银行、桂平联社、平南联社共向巾帼创业群体意向授信7亿元,为“三新”领域妇女创业提供资金支持和金融服务。
搭建金融合作平台,为女企业家创新发展赋能助力;建立巾帼引航计划服务站,引领巾帼就业创业;组建巾帼引航员队伍,帮助困难妇女多渠道就业……着眼于“三新”领域女性发展,贵港市妇联充分发挥“联”字优势,整合各方资源协同发展,为当地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和乡村全面振兴注入强劲巾帼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