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德州创新打造“1+N”妇建联合体模式

织密组织网,激活“三新”领域新动能

  □ 中国妇女报全媒体记者 姚建

  大暑时节,在山东省德州市陵城区村播妇联实训基地,几名女主播正围着村播妇联主席宋红红,讨论下一场助农直播的选品策略。

  这个由“头雁”主播领航赋能、“强雁”实训基地聚能、60余名农村女主播“群雁”齐飞的妇联组织,见证了本土农产品线上销售额同比增长108%、带动200余名妇女家门口就业的生动实践,也成为德州市妇联创新“1+N”妇建联合体模式、向“三新”领域延伸组织触角、提升服务效能的缩影。

  筑牢“三新”领域组织基石

  面对新业态蓬勃兴起、新就业群体流动频繁带来的组织“建不起、联不上”困境,德州市妇联以“1+N”妇建联合体模式破局。该模式以区域内有影响力的龙头企业、成熟园区或重点社会组织的妇联组织为引领“1”,辐射带动周边关联密切的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新就业群体等“N”,实现组织联建、服务共融、资源共享、发展共促。

  通过系统化的实施方案、培训指导、典型带动,德州全域推进“1+N”妇建联合体建设。目前,全市260个妇建联合体带动1400余个“三新”领域建立妇联组织,为组织建设注入澎湃新活力。

  凝聚巾帼力量暖人心

  如何将“服务对象”转化为“工作力量”?德州各级妇联以可感可及的暖心服务凝聚人心。

  “听了王建老师分享的家庭教育课,学会了与青春期孩子沟通,太受益了!”快递员李霞利用送货间隙,通过德城区妇联“娘家人暖心码”推送走进德城区新业态新就业女性成长学院课堂。该学院在德城区新业态新就业群体妇联的带动下,链接本地资源,为300余名网约车司机、网络主播、快递员提供行业孵化、心理关爱、技能提升等服务。

  “街区妇联和新业态新就业群体妇联经常组织法律讲座、经营培训,还帮我们对接资源,实实在在感受到了‘娘家’的支持。”杨家圈街区个体店主王女士道出了新就业群体的共同心声。

  释放协同发展新动能

  据了解,“1+N”妇建联合体并非形式上的简单捆绑,其生命力在于成员间紧密的互动联结与精准高效的服务供给。天衢新区星凯社区妇联便是典型代表,该社区有5087户居民及183家沿街商户,社区妇联带动驻社区的家政、幼儿园、物业、女性社会组织分别建立妇联,充分利用党群服务中心场地优势,为“三新”领域妇联搭建平台、提供资源,实现合作共赢。

  社区妇联联合家政服务妇联,为居民提供日常保洁、家电维修等基础服务,开展家政培训、收纳整理等技术指导课程,推动家政服务规范化,让居民足不出户就能享受专业服务。此外,社区“1+4”妇建联合体开展巾帼家政进社区、婚恋交友、心理疏导、科学育儿等活动180余场,成功调解家庭矛盾、邻里矛盾等80余起,有力维护了社区的和谐幸福。

  从“建组织”到“强功能”,从“服务者”到“主力军”,德州“1+N”妇建联合体模式正不断激活“三新”领域妇联组织的根系网络,让更多新业态女性在组织引领下找到归属、获得成长、展现担当。“我们将持续深化‘三新’领域妇联组织建设扩面提质、服务阵地共建共享、暖‘新’行动聚力增效,团结引领广大‘三新’领域妇女与党同心、与德同行,为全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注入澎湃巾帼‘新’动能。”德州市妇联党组书记、主席刘芳表示。

中国妇女报妇女工作 3织密组织网,激活“三新”领域新动能 2025-07-26 2 2025年07月26日 星期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