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三尺讲台到田间地头的驻村书记裴鹏

用实干书写乡村振兴新答卷

□ 中国妇女报全媒体 记者 贾莹莹

  □ 中国妇女报全媒体

  记者 贾莹莹

  这已经是裴鹏驻村的第四个年头。四年前,裴鹏毅然从三尺讲台转身走向田间地头,初次踏入辽宁省铁岭市调兵山晓南镇高力沟村时,望着脚下这片黑土地,她便在心中立下誓言:要用半生所学,回馈这片生养自己的土地,回馈淳朴善良的父老乡亲。

  两年半的时光里,她的足迹遍布田间地头、村民院落,用脚步丈量着民情冷暖。任期结束那天,村民们天未亮就守在村部门前,只为再看一眼这位满心装着百姓的好书记。而正在收拾办公桌的裴鹏,泪水止不住地落下,“两委”班子的支持、村民们的关怀,还有那风中递来的一把小葱、一捧花生、一棵酸菜里承载的深情,都化作她心中最珍贵的记忆。

  回到铁岭市招生办公室工作后,乡亲们期盼的眼神时常浮现在她眼前。当新的驻村任务下达时,她没有丝毫犹豫,再次主动请缨,奔赴西丰县和隆满族乡阜丰村。2024年3月,她又开启了一段扎根乡土的奋斗征程,这份对土地和人民的深情,让她在乡村振兴的道路上步履不停。

  攻坚破难,筑起民生“守护墙”

  “一个女书记能行吗?”裴鹏初到高力沟村,质疑声此起彼伏。但她怀揣着对农村的炽热深情与干出一番事业的壮志豪情,仅用两年半时间,就让一个看不到出路的小村庄蜕变为农文旅融合发展的“网红村”。

  本以为有了先前的驻村经验,新工作能一帆风顺,可刚到阜丰村,她就被一道“难题”拦住。走村入户时,村民们对村里的排水沟怨声载道。雨季一到,河水肆意泛滥,农田与房屋随时面临被淹风险;寒冬时节,涎流冰一路蔓延到村民院里。裴鹏看在眼里,急在心头。她多次向上级汇报争取资金,白天紧跟施工队跑现场,严把工程质量关;晚上逐户走访村民,协调施工难题。当施工需占用村民柴草垛区域,个别村民不理解,她不厌其烦上门解释,最终赢得他们的支持。数月奋战后,坚固河堤拔地而起,成为守护村民生命财产与农田灌溉的坚实屏障。

  “河堤修好,汛期再也不用提心吊胆!”74岁的张永林满脸笑意,边在沟渠旁边栽花边说。此外,村里的两座小桥也成了村民的“幸福桥”。曾经,两条河沟没有桥梁,村民出行只能绕远路。裴鹏申请“一事一议”项目,亲自参与设计,建成后的小桥既实用又美观,大大缩短了村民出行时间,农产品运输、走亲访友都方便了许多,村民幸福指数直线上升。

  情暖人心,编织关爱“幸福网”

  在关爱特殊群体上,裴鹏倾注了全部心血。每逢春节、重阳节、学雷锋纪念日,她都会为村里困难老人送去米面油等物资,还为老人理发。80多岁的独居老人夏桂芝生活艰难,裴鹏常去陪伴,陪她聊天解闷,夏桂芝总是紧紧拉着她的手说:“你比亲闺女还亲!”

  作为“白海豚爱心妈妈”,裴鹏时刻牵挂着留守儿童。她建立阜丰村留守儿童档案,定期走访慰问,组织“爱心妈妈”团队开展帮扶活动。2024年,她联系爱心企业为15名困难儿童提供长期资助。

  去年暑假,裴鹏组织全村大、中、小学生开展了丰富多彩的夏令营。孩子们走进大自然,赏家乡美景、品家乡美食、学家乡文化,还参与户外拓展,视野得以开阔,见识不断增长。孩子们开心地说:“这夏令营太有趣了,我学到好多新知识,还交了好多好朋友!”

  不仅如此,她还组建“乡村巾帼朗读者”团队,定期开展文化活动,丰富家庭妇女的农闲生活。通过评选 “最美家庭”“最美庭院” 等典型,弘扬文明乡风。留守妇女张杰经过培训成为绢花加工能手,月入超3000元。

  勇闯新路,拓宽致富“快车道”

  为壮大村集体经济、增加村民收入,裴鹏一直在探寻适合村里的产业项目。经过多方考察论证,她发现村里光照充足,适合发展光伏产业。于是,她积极与乡党委沟通协调,最终光伏项目顺利落地。如今,一排排光伏板在阳光下闪闪发光,每年为村集体增收18万元。

  2025年初,裴鹏做出大胆决定——借助短视频为乡村振兴赋能。清晨五点,天还没亮,她就拿着自拍杆走进田间,为捕捉生动画面,在挂满冰霜的树下反复调整拍摄角度。深夜,她仍在精心修改文案、剪辑视频,流量不佳时,她深夜复盘,向专业人士请教运营技巧,第二天又精神饱满地投入新创作。

  目前,裴鹏正为直播带货忙碌筹备,从选品、搭建直播间,到学习直播技巧、协调物流,事事亲力亲为。有村民劝她别太拼命,她笑着说:“直播带货挣了钱,就能给村里修路、建文化广场,再累也值得!” 如今,她的短视频账号人气渐涨,评论区里“下单支持乡村”的留言让她坚信,坚持下去定能为乡村振兴打开新局面。

  在裴鹏的带领下,阜丰村的美好蓝图正一步步成为现实。她告诉中国妇女报全媒体记者,将继续扎根乡村,服务百姓,让这片土地绽放出更加蓬勃的生机与活力。

中国妇女报乡村振兴 4用实干书写乡村振兴新答卷 □ 中国妇女报全媒体 记者 贾莹莹2025-07-28 2 2025年07月28日 星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