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防科技大学军政基础教育学院教授傅婉娟

三尺讲台“播火者”的润心之道

    傅婉娟教授与学员们一起讨论教材内容。王骁/摄

  □ 中国妇女报全媒体记者 陈姝

  □ 颜瑾 李哲

  “给学员一碗水,老师们不仅要有一桶水,还要懂得驾驭水,知道用什么方式让水浸润学员心田。”国防科技大学军政基础教育学院教授傅婉娟是一名党的创新理论“播火者”,深耕讲台三十余载的她,思考最多的只有一件事:把课上好,把学员带好,把创新理论的“薪火”烧旺。

  传播真理,她始终在路上

  为了让案例更鲜活,傅婉娟紧密贴近学员。

  “黑神话·悟空、三体,这些年轻人喜欢的东西,傅老师都知道。她充满了阳光和热情。”大三学员王乐泉每次上课都会抢着坐第一排。

  学员的期待不是凭空而来。每学期开课前,傅婉娟都会开展课前动员、召开教学准备会。她经常和学员聊天,主动了解学员感兴趣的话题,摸清他们的关注点、疑惑点、兴趣点。课程结束后,她还要复盘、反思、针对性改进。

  把教学当一门艺术去追求,渐渐地,傅婉娟的课堂越来越鲜活、接地气,有一种让人着迷、让人信服的魅力。

  也正因为孜孜不倦的付出,傅婉娟成为教育部“周末理论大讲堂”授课专家,为全国高校思政课教师作“如何讲好习近平强军思想”专题讲座。傅婉娟团队以一系列实践课程为基础而建设的《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课程,已被军队推荐参评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她本人也先后荣立二等功1次、三等功4次,被授予全国三八红旗手称号,被评为全军院校优秀政治教员。

  从全军政工网“军营理论热点怎么看”专题讲座,到全军首届“理论服务走基层”活动;从全军党史学习教育宣讲,到全军“名师好课进课堂”示范课……傅婉娟传播真理的足迹跨越网上线下,遍布边疆高原。她说:“在路上心里才有时代,在基层心里才有官兵,在现场心里才有感动。”

  既要授人以“鱼”,也要授人以“渔”

  炎热的八月,江城武汉,灯火通明的会议室里,讲课声、讨论声、键盘声此起彼伏。作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核心课程团队首席教授的傅婉娟,带着20多名政治理论教员在此集中备课研讨。

  短短一周的“闭关”中,她带领团队每天工作十几个小时,逐字逐句审教案,逐行逐页过课件,逐个逐项研难点,坚决不放过任何一个细节,势必让这门课成为响当当的“金课”。团队成员邹小军说:“这次备课让我感觉像是经历了一次高考。虽然过程煎熬,但收获巨大。”

  傅婉娟为团队付出的心血,大家都看在眼里、记在心里。而在她看来,这是师道的传承和应尽的责任,更是在学校“能动思政、贯通育人”大思政育人体系下,“播火者”们矢志一流的奋进常态。

  某系主任董晓辉记得,为了准备一堂课,傅婉娟连续七天帮他细细打磨每一个概念、每一次讲解、每一个动作眼神……为了让他安心备赛,在他休息时,傅婉娟还在帮着调整课件。这堂课最终被评为全军院校政治理论课教学岗位练兵比武精品示范课。

  从中国人民大学直招入伍的杨苹苹,因缺少军事理论方向的研究经验,在新教员试讲时总缺点“兵味”、少点“地气”。傅婉娟手把手教她完善案例、提炼观点、改变语言风格,指导她报项目、做课题,开阔学术视野。如今的杨苹苹迅速成长,总是由衷感叹道:“傅老师是我在教学科研上的领路人。”

  在傅婉娟看来,要建强队伍,就要把授人以“鱼”和授人以“渔”结合起来,既要给“干货”,也要教方法。每次去部队宣讲,她都会召集对方单位的理论骨干,教他们如何备课讲课、如何做思想工作,集中帮带、共同进步。

  播撒火种,传开,撒远。

  沁润心田,生根,铸魂。

  这是傅婉娟30多年来一直在做的事儿。在她看来,讲好思政课,点亮学员心中的理想之灯,本身就是一种幸福的体验。“我愿意一辈子都这样幸福着。”傅婉娟说。

中国妇女报军旗飘飘 4三尺讲台“播火者”的润心之道 2025-08-02 2 2025年08月02日 星期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