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妇女报全媒体记者 王永钦
□ 史子龙
从烧火废料到文旅吉祥物,从指尖技艺到富民产业,近日,中国妇女报全媒体记者在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林西县了解到,曾经被视作“废弃物”的玉米皮,正经历着一场华丽蜕变。如今,这些带着乡土气息的玉米皮,在巧匠手中化作栩栩如生的贴画作品,成为林西文旅的亮丽名片。
走进林西县大营子乡东升村的玉米皮手工艺品加工车间,一面展示墙格外吸睛:憨态可掬的生肖造型、灵动逼真的山水图案,以及一尊融合了当地山川风貌的吉祥物“林小丰”,均由玉米皮剪贴拼接而成。自治区级非遗技艺玉米皮贴画推广人孟显荣轻抚着“林小丰”介绍道:“吉祥物的设计暗藏玄机——头顶弧线取自大冷山的轮廓,手捧瓜果象征丰收。我们就是要用最本土的材料,讲好林西故事。”
“以前哪敢想,烧火的玉米皮能变成‘金疙瘩’?”东升村村民张淑芳的家里,几捆处理好的玉米皮整齐码放。她正专注地为“林小丰”的靴子部分粘贴玉米皮。玉米皮贴画这门非遗技艺已经成为张淑芳增收的“看家本领”,得益于林西县妇联组织的技能培训班,张淑芳已能独立完成吉祥物复杂部位的制作。“今年上半年光做‘十二生肖’系列就赚了2000多元,比种两亩地收入还稳当。”她的笑容里满是自豪。
不同于传统作坊,林西县创新推行“非遗+庭院经济”模式,妇女们足不出户就能接单生产。目前,玉米皮文创产业已在全县7个乡镇、2个街道铺开,建立了1个文创产业孵化基地、5处制作车间、2处手工坊,直接带动1500余名妇女在家门口灵活就业,实现增收顾家两不误。
“大家看过来!这只‘林小丰’纹路清晰,纯手工制作,下单还赠送玉米皮小挂件!”在东升村直播基地,主播矫立颖手持玉米皮贴画吉祥物热情推介,镜头前的订单提示音此起彼伏。为了让吉祥物“飞”出小山村,林西县在东升村建起直播基地,培训村民当主播。“刚开始直播时,很多人不信玉米皮能做出这么精致的东西,我们就现场演示剪、粘的过程,慢慢积累了大量粉丝。”矫立颖说。
线上热销也带动了线下产业链升级,村里统一收购玉米皮,按质分级定价;县妇联组织骨干艺人研发冰箱贴、书签等文创产品;合作社负责质检包装,通过快递发往全国各地。
“从田间到直播间,一根玉米皮带动了种植、加工、物流等多个环节,形成了闭环产业链。”林西县妇联主席刘桂芳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