倾听人民心声 在银幕上讲好中国故事

——中国电影人共话高质量发展之路
□ 中国妇女报全媒体记者 高舒帆

  □ 中国妇女报全媒体记者 高舒帆

  8月7日,国新办举行“新征程上的奋斗者”中外记者见面会,五位电影行业从业者代表围绕“推动电影高质量发展 丰富人民精神生活”与中外记者见面交流。上海电影(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王隽,追光动画文化传播(北京)有限公司制片人、动画师宋依依,以光影为笔,讲述她们与中国电影共同奋斗、共同成长的故事。

  光影传承中求创新 拓展电影创作空间和表现形式

  “我是看着上影的故事片、上美影的动画片和上译厂的译制片长大的。”王隽举起手中的小猪妖玩偶——动画新片《浪浪山小妖怪》的主角之一,回溯与中国电影30余年的情缘。1993年,她作为大学生志愿者参加了第一届上海国际电影节,由此与电影结缘。

  毕业后,王隽进入上海电影制片厂,在吴贻弓、朱永德、黄蜀芹等优秀中国电影艺术家的带领下工作。她进的第一个摄制组是电影《红河谷》。在比较长的一段时间里,她都从事文化广播影视交流工作,参与组织、策划和协调连续十二届的上海国际电影节。

  “能够在承担着光荣的中国电影传统和历史的地方工作,我感到十分自豪。能够和上影同行们一起携手奋进,共同创造,我也感到十分幸运。”王隽说。

  上影诞生76年来,众多作品成为经典。近年来,电影《1921》《望道》《好东西》,电视剧《繁花》,动画剧集《中国奇谭》都取得了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双丰收。

  当下,电影艺术、电影技术、电影产业和传播方式发生着迅速变化,机遇与挑战并存。“电影的魅力依旧。欣赏好的电影是人民追求美好生活的精神刚需。”王隽说。

  “我们要秉承匠心精神,在内容创作上苦下功夫,探索电影新题材,努力拓展电影的创作空间和表现形式。”王隽表示,要更加深入地倾听人民的心声,反映时代变化、社会变迁,弘扬真善美,塑造鲜活的形象,讲出动人的故事。

  中国故事新表达 做出更高品质动画电影

  “我们一直坚持的理念就是中国团队为中国观众讲述中国故事。”宋依依说。

  宋依依从2014年毕业就加入了追光动画,到现在已经有11年了,从制片协调、制片经理,如今已经成为一名制片人。

  从《长安三万里》《聊斋:兰若寺》到《三国第一部:争洛阳》,她和团队一直坚守初心,立志做出世界一流的动画电影作品。

  据宋依依介绍,目前,追光已经上映的动画电影有10部,主要分为三大系列:基于民间传说故事、以白蛇为主的“新传说”系列;以封神榜为背景、哪吒为开篇的“新神话”系列;以中国历史经典故事和文化人物为依托、《长安三万里》为代表的“新文化”系列。

  在宋依依看来,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是推动中国动画电影走得更远、火得更久的重要条件。

  宋依依介绍,新技术的进步,让动画电影在更多新领域有拓展的可能性。现在新兴的元宇宙等科技为动画电影中的角色、场景提供了更加广阔的创作空间。

  “最重要的还是内容,成功的动画电影首先就是要有打动人心的故事,还需要和观众产生精神共鸣。”宋依依说,李白、高适虽然是盛唐的诗人,但是他们少年时候的壮志凌云、壮年时候的豪迈乐观和晚年时候的豁达开怀,以及他们几十年的真挚情谊,都能不同程度打动各个年龄层的观众。

  “我们要秉承匠人精神和工业化写作,关注中华美学的深入探索和再现,对新技术及时跟进和应用。”宋依依说。

  “2026年,我们会推出三国和水浒两个新的系列,希望通过我们的努力,为中国还有全世界的观众做出更高品质的动画电影。”宋依依表示。

  两位女性电影人,在传承中创新,于变革中坚守,以更具东方美学、更富时代气息的光影诗篇,书写属于新时代的银幕奇篇。

中国妇女报要闻综合 2倾听人民心声 在银幕上讲好中国故事 □ 中国妇女报全媒体记者 高舒帆2025-08-08 2 2025年08月08日 星期五